为了“新生代”委屈“老一代”
在兰州的社区中有这样一群人,为了照顾儿女孙辈,年过半百却背井离乡,远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亲朋圈子,来到兰州这座城市,“囚居”在儿女家里,承担起“后勤部长”的重担,拉扯孙辈。在这里他们没有朋友,生活和语言习惯上也存在着各种差异,一面享受着天伦之乐,一面承受着他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对他们而言,这样的幸福滋味有些复杂。
老人“跨城”只为照顾儿孙
来自陕西西安的赵黎女士前年退休了,自打2011年元月女儿怀孕开始,赵黎女士就抛下老伴来到兰州城关区东岗西路街道农民巷西社区的女儿家,现在外孙子快一岁了,但女儿并没有放老妈走的意思,而实际情况也似乎不允许赵黎离开。女婿林先生的母亲多年前已经去世了,林先生的父亲已近古稀之年且身体多病,在老家的姐姐家里养老,不可能来兰州帮忙照看孙子。
“我现在算是被‘套牢’了。”赵黎自嘲自己是“玩心很重”的人,平时在老家喜欢跟亲戚朋友搓搓麻将,或者跟同事好友逛逛街聚聚会,退休后计划着趁身体还走得动跟老伴一起出去旅旅游,但现在所有的爱好和计划都因小外孙的到来被打破和搁浅了。
“我走了把小孙子扔给保姆我实在不放心,再说说出去这姥姥也太不像样了,为了玩,孙子都不管了,这也没尽到责任不是!”赵黎笑着说。
赵黎的女儿曾经表示想辞职当全职妈妈以解放老妈,但赵黎坚决不同意,“女儿是一片孝心,说人都只有一辈子,应该尽可能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不要留太多遗憾,但我坚持女人一定要独立,年纪轻轻就全职在家围着孩子转,就把自己给耽误了。”
爱逛街的赵黎现在只能带着小外孙逛逛楼下的超市和小区,喜欢穿漂亮衣服的她也已经很久没添置新衣了,“兰州谁都不认识,穿出去给谁看啊!”性格开朗的赵黎哈哈笑着说。
最近,不甘寂寞的赵黎又给自己找了个新乐子,晚饭后到楼下的社区广场跟着一大帮中老年妇女跳舞健身,“通过跳舞也认识了一些人,大都是到兰州奔子女来的,大家在一起相互也能解解闷。”
子女有条件,老人故土难离
有心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像赵黎女士这样的老人们其实随处可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异地安家落户,更多的父母从四面八方来到儿女生活的城市来“作伴”。
这几天,东岗西路街道东岗西路社区的俞秀云大妈经常坐在自己居住的小屋里望着窗外发呆。自今年2月起,俞大妈替换亲家到兰州来帮忙照看孙女。让她郁闷的是,自己本来是给儿子儿媳帮忙来的,结果却是越帮越忙,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状况频出:刚来几天就得了带状疱疹,不久又犯了脑供血不足的老毛病突然晕倒。俞大妈的儿媳总要请假,一边照顾她和孩子,一边忙手里的工作。儿子也经常要早下班来“接应”儿媳,一家人的生活节奏没有因为她的到来变得顺畅,反而更加磕磕绊绊。
“母亲病了自己生气较劲,觉得没帮上忙反倒添乱。刚来兰州的时候她很不适应,觉得自己很没用,我真担心她会憋闷出病来。”俞大妈的儿子高先生介绍,60岁的母亲来自庆阳农村,晕车厉害的她如果不是必须要出村,估计这辈子都不会踏出那片土地。刚来兰州时把母亲接到楼下,老人都不知道怎么搭电梯上楼。
高先生观察发现,母亲带孙女到小区里玩时总是自己玩自己的,除非有人上来搭话,否则几乎不跟其他宝宝家长交流,“天气好时小区里总是聚集着一大帮大大小小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姥姥或者奶奶带着在楼下玩,大家在一起聊聊天也挺热闹的。但母亲好像融不到这个圈子里来,总是怯怯地站一边望着。”高先生说,“照理说城市生活条件和环境比老家好多了,但我感觉对于她来说这不是享受而是‘忍受’,如果不是因为要帮忙带孙女,她绝对不会来我这儿。”
儿女社会得给老人“找个乐”
“除了城市化进程的催生,其实‘跨城’生活老人的出现与传统的家庭观念也密不可分。即便儿女已经组建了家庭,但年迈的父母们依然觉得有义务‘养育’孩子,至少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为此很多老人甘愿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大城市生活。”东岗西路街道东岗西路社区书记吴治斌介绍,虽然来到了兰州,但这些老人仍感到不适应。
因为老年人一旦离开原有的生活环境,就是一个重新社会化的过程。熟悉的环境给了老人足够的安全感和心理慰藉,一旦转换环境,就意味着老人必须很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转变旧有的生活方式,才能在新环境里自如地生活,而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很困难的。
老人的子女多半忙于工作,下班回家后也因为疲惫而与父母交流不多。吴治斌就此建议,子女应多与父母交流,多关心父母的心理状态,“应该帮助老人尽快融入社区。把自己的父母介绍给周围年龄相仿的老邻居,通过一起买菜、聊天、串门,逐渐形成新的朋友圈子。社区也应组织一些活动,让老人参与进来,让大家互相认识,成为朋友。孩子不在身边时,老人可以有个伴,至少有个说说话的人。”
此外,吴治斌建议,帮助省在异乡的老人培养兴趣爱好,也是排遣寂寞、寄托精神的好方式,“现在不少社区都开办起了老年书画班、舞蹈班、摄影班等,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几样来试一试,在空闲时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能找到投缘的新朋友。”
“帮助外来老人融入陌生的城市,将是一项长远的社会系统工程,比如公交卡、公园卡、城市养老设施等,不管老人有没有本地户籍,都应该保障其最基本的权益。”吴治斌认为,社会应尽量解决好外来老人生活中遇到的语言、饮食、医疗等问题,让他们跟随子女到城里来真正是“享福”,而非受“软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