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举措形成“居民家园居民管”雏形
老城区社区向来人多、琐碎事多,这类社区如何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管理?9月17日,记者从东岗西路街道获悉,该街道东岗西路社区如今形成“居民家园居民管”雏形。社区通过居民自治,采用“居民议事、社区办事、结果公示”等一系列举措让居民点戏社区唱,最终实现“居民家园居民管”。
失业人员需要啥技能,社区就联系啥培训
东岗西路社区东至东岗西路571号,西至东岗西路813号,居民住宅楼67栋,常住人口达10924人,是街道人口最多的社区,也是兰州市典型的老城区社区。
“下岗之后一直在家侍弄孩子上学,今年孩子考上大学了,一下子觉得没事做了。另外,家里负担重,想找个事做做,挣点钱。”昨日上午,在东岗西路社区“一站式” 服务大厅工作台前,居民李女士说明来意。
“您以前接受过类似的培训吗?如果没有,我们这两天有一个为失业人员举办的保健按摩技能培班,您看要不要参加?”
“有培训当然好,要参加要参加。”李女士兴高采烈,拿出身份证登记备案。工作人员打开社区信息网络,将李女士的姓名、联系方式、地址、需求一一登记录入。几分钟后,“可以了,保健按摩技能培班开班的时候,我们会打电话通知您来参加。拿到培训证书,我们还会把您的信息跟网上的用工信息对接,介绍合适的工作。”
“社区培训是城关区就业局向社区延伸的重要标志。根据项目需要,我们会定期开展入户调查工作,了解供需,结合社区的信息化管理,方便居民。”东岗西路社区书记吴治斌介绍,社区失业人员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我们就联系这样的培训班。像这两天正在参加社区培训的失业人员史宏涛,主动购买有关保健按摩的书籍,跟着培训老师学习,不仅全面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本领,培训老师还会在其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做出详细指导。
社区活动服务从“硬塞”到“我要”
“前两天,社区居民余老先生向社区反映,楼上居民损坏了自己家的花盆子,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吴治斌介绍,经过社区两位调解员上门了解情况并调解,最终让两家人达成共识、握手言和。
在社区的调解室内,看到这样一份由受理登记表、调查记录、证据材料、调解记录、回访记录等多份材料组成,装帧完善细致的《调解卷宗》时,记者惊讶于:社区对于这样一个日常普通常见的邻里纠纷的处理、备案如此精细。
“截至目前,这样的卷宗包括‘调解室’成立以来,所有的矛盾纠纷调解案例。”吴治斌介绍,“事情不大,邻居之间磕磕碰碰、婆媳争吵、夫妻矛盾,别人眼里‘芝麻绿豆’大点儿的家务事,我们都当做大事来处理。”
“大纠纷都是由小矛盾升级衍化而来。做好小矛盾的调处,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是社区纠纷调解的精髓。”吴治斌深谙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目前,社区调解室有专职调解员专门处理此类矛盾纠纷,基本实现“小矛盾不出门”。
“以前,社区开展像这里活动、服务都是‘硬塞’给居民,这种方式很难调动起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社区强化因需服务,让居民点戏社区搭台。”吴治斌说,“事实上,只有居民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现在,社区有效整合社区群众资源,创新居民自治方式,用社区资源服务社区人员。如今,社区居民委员会让居民亲自采集、反映群众意见,共同议事协商、制定解决方案,真正做到了“居民点戏社区唱,真正实现了从‘硬塞’活动到‘我要’参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