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立:新媒体、新闻业和新闻人

时间:2012-12-10 16:29来源:未知 作者:李东 点击: 载入中...

  2012年11月29日,“2012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新媒体与专业主义”在北京举行。财新传媒总发行人兼总编辑胡舒立在会上做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腾讯这次关于新媒体与专业主义的研讨会。感谢腾讯总编辑陈菊红的诚挚邀请。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新媒体、新闻业和新闻人”。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新闻业也在变革之中。以我的亲历观察,进步最快的是过去十五年。而在此期间,在影响新闻进步的各种因素中,正是技术进步这个因素起到了最重大的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新媒体对中国新闻业的改变,对中国新闻人的影响,是本质性和革命性的。新媒体在全世界都形成了革命性冲击,但在中国,这种冲击更具有实质性/更深刻也更有意义,有其格外值得关注的一些特点。


  一、新媒体已成为中国人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进而做为最强大的舆论平台,改变着中国新闻业的版图。


  先说几个数字:


  ——最新CNNIC调查表明,中国现在有5.38亿网民(这里的网民,就是指新媒体用户),平均每人每周上网时间达到20个小时。而其中73%,也就是3.92亿人,主要通过网获得新闻。


  ——AC Nelson的调查显示,网民中,微博渗透已经接近50%。而其中74%通过微博获取新闻,69%通过微博分享新闻,也就是承担传播者的角色。


  ——网民60%高中以上,30%大专以上。


  ——中国是世界上日报发行量最大的国家。日\1亿。不讲统方式的可靠性,这个数字,较之上网读新闻的4亿人,还是少许多。


  (音象传播是另一个分析维度。我们都知道,电视的覆盖非常广泛,但黄金时段的开机率也不过60%,而且电视观众构成中文化偏低者为主,60%以初中以下,主要收视取向不是新闻。)


  对比可知,中国的舆论构成中,新媒体已经成为主传播场。


  这种情形出现,在中国具有根本性的革命意义。


  在这里需要说明中国和外国,比如与美国,的不同。在美国,从网上获取新闻的人也在迅速增加,也是趋势。但主要表现为主流媒体的网络平台以替代的方式,成为传播平台。比如nyt,约150万份发行;1700万pv。平台不一样,但编辑方针和新闻组织本身仍然是原有的主体。


  中国则不同。在中国,当人们在从网上获取新闻的同时,面对的是全新的编播主体。因为在中国,明明是五大门户网站(Sina、QQ、搜狐、网易和凤凰网)和两大微博(Sina、QQ),还有数以千计的市场背景的网站,在竞争中居绝对的优势地位,构成中国新闻传播的主战场。


  其新闻源多种多样,其编辑传播方式已经完全告别传统的官方表达,以新闻优先原则进行传播


  至于微博,从发布到分享新闻,是以个人判断为基础的,相当于上亿家个人通讯社。


  进一步说,就所有制而言,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包括刚才说到的五大公司都属民营;因其具备新媒体新闻平台性质,它们就是民营的新媒体集团。中国有非常多的国有媒体,伴随着非常复杂的级别,部级、副部级、局级、处级,等等。不过就影响力而言,就规模而言,就发展趋势而言,就财务成长性而言,它们完全无法市场化的新媒体新闻平台,特别是五大网站比肩。


  因此,互联网+微博,已经完全改变了中国新闻业的版图,成为中国新闻的主要传播场。


  就在中国宣传文化领域的政治制定者们心系“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精心推敲各种关于媒体的政策的时候,革命已经在现实中发生。这是新技术引领的静悄悄的革命。


  二、新媒体支持了新生的市场化媒体成长。


  或许不是巧合,中国的市场化、独立性新闻媒体也主要是在过去十五年中发展和成长的。这些媒体,聚集了相当一批有理想、有追求,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旗帜的媒体人;这些媒体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已经形成比较显著的影响力。应当承认,正是因为生而逢时,插上新媒体的翅膀,这样的媒体才能发展迅速,获得成功。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幅员辽阔的国家,虽然随着市场化,市场导向的独立媒体获得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但新创办媒体的成长可能非常慢,首先是发行成本过高,发行覆盖难度极大。因此,一个新创办媒体的成长,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和巨额投资。互联网,以其读者需求为导向的迅速传播功能,帮助新生媒体轻而易举地越过初创门槛。只要你办得好,而且持之以恒,通过互联网传播,你就可能迅速地被人关注,而且持之以地得到关注。


  我和国内新闻界一批中青年专业人士在1998年创办《财经》杂志,很快遇到新闻门户网站的勃兴;又在2009年底创办财新传媒,旗下两刊一网的成长,正与两大网站平台上微博的发展、发达和高度渗透相同步。毫无疑问,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能比较快获得成长、建立影响的重要原因。


  三、新媒体以其迅速、及时、同步传递的性质,使封锁变得困难,使新闻传播变得更为迅速和及时。


  不仅如此,新媒体还使大批自媒体、千万公民媒体人的出现成为可能。这一切,都在一步步推进中国新闻自由的边界。


  这方面其实不需要展开阐述,举太多的例子,今年王立军逃馆事件的传播、还有最近“表叔”的故事,都是最鲜活的例子。财经到财新,这些年真正有影响的报道,也是通过这个途径迅速传播的。11年前,银广夏——下厂同时,同步发一篇1000字的稿件上网。——股市消息牵涉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能同步让公众获知,也可显示传播的公平性。


  四、新媒体以其公司化的机制,对中国其他媒体的转制发展提供了样版。


  在制度比较的意义上,这可以成为几个层次的样版。一是公司化的更优模式。同为媒体,事业单位模式,也是中国绝大多数媒体采取的模式,和公司模式比较,哪一种更有效率?答案不言自明。如果答案是清楚的,那么改革的方向也是清楚的。二是公司化之后,如何避免翻牌公司的覆巢,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市场原则的治理结构。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新媒体之于现在谈得很盛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不仅是变革的先锋、是明天的代表,而且是最可贵的微观样版。


  当然,中国的新媒体做为新闻业的一翼,其发展中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其原因,与管制相关,但更多的是因为竞争环境中过渡商业化的倾向。做为新闻平台的新媒体,其行业规范、道德自律、社会责任感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标准还差之甚远,具体表现如下:


  编辑安排与标题制作均过于迎合,追求“抓眼球”,缺乏专业新闻应有的严肃与审慎。


  堆砌而缺乏选择,特别是缺少对准确性的选择,缺少价值把握,更谈不上价值一致性。


  情绪化,极端性,简单化显著。


  缺乏专业主义气质和文化,缺乏自由而负责任这样一种终极追求。


  公司内部缺乏维护新闻独立性和保持自律的制度安排。(采编与经营分开,经营不能干预采编,不能影响编辑政策,是非常基本的制度安排。)


  提出中国的新媒体新闻平台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并不是说其他媒体没有同样的问题。而且,新媒体并没有在覆盖的意义上,成为新闻生产的全流程的操作者,出现专业主义标准偏低的情形是情有可原的。


  我提出新媒体新闻平台的这些问题,是因为心存期待,也是因为看到机会。综上所述,中国新媒体的革命性作用已经展现,地位已经确定,财务实力较为雄厚且财务模式并不单一,新媒体及其新闻平台上富有远见的领导者应当看到机会,意识使命,着眼长远,以新闻专业主义标准改造和重构新闻平台。


  要知道,在中国,仅仅光有技术创新,有市场机制,有较为宽松的管制局面,还不够,成长起新闻专业主义需要众多自觉的新闻人,需要一批有使命意识、有能力、有才华的新闻领导者。历史就是这样书写的:制度、技术和行动人的交互作用。人已经成为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国的新媒体公司中,真能这样做,有原则,有手段,有人才,有愿景,你能在新媒体时代守护新闻专业主义,能满足变革时代之于新闻业的需求,那么,你就是最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学习路上 学者观察:解析习近平论新媒体建设的“四个重点”
  • 新青年 新思维 新载体
  • 英国女王发微博也是形象政治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