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大健康产业网讯 都说养孩子不容易,特别是3岁以内的小孩子,没有自理能力,怕磕怕碰,一旦遇到危险,许多孩儿爸孩儿妈都会手足无措,结果好心办坏事。
3岁男童噎馒头喂水死亡 医生:母亲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前不久,浙江宁波市慈溪庵东中心卫生院里,一个妈妈抱着3岁孩子跑到医院大厅,儿科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瞳孔已经散大,脸色发紫,呼吸心跳都没了,虽然经过抢救,但没能救回孩子。孩子妈妈不甘心,又叫了辆救护车送到其他医院抢救。孩子妈是外地人,居住在距离卫生院大约三四公里的地方。当天早上,孩儿妈喂小孩吃馒头,孩子一口没咽下去噎到了,孩儿妈便给小孩喂水,希望能把馒头顺下去,可连灌几口水后,孩子脸色开始发紫,呼吸不顺,孩儿妈只好跑去叫来房东,在房东陪同下,一起打车赶到医院,此时已经距离孩子噎到大约20多分钟了。
当时接诊的潘医生说,这个事情上,主要是家长救治不到位。第一个错误是不能喂水。“干馒头吃进去,喂了水,馒头会发胀,没噎下去的话,就会在喉咙堵住,更危险了。”很多人认为呛住了就要喝水,其实这样只会加重引起呛咳,如果不小心呛进肺里,还会引起窒息,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吸入性肺炎。
第二个错误的,就是干等着到医院救治。其实应该马上做心肺复苏。如果看到人脸色发青或者发紫,前5分钟做心外按压,是最有效的。如果不及时救治,即使后面人抢救回来,脑子一度缺氧,脏器功能也会衰竭,受到影响。潘医生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前不久,她遇到了一个孩子被面条噎住的案例。妈妈扣了孩子喉咙,他一恶心就吐出来了。等孩子送到医院,原先发青的脸,已经恢复正常了。
18个月病童口服泡腾片 喝水窒息死亡
2014年4月在浙江杭州,年仅18个月的小牧浩感冒发烧,医生开了泡腾片,小牧浩的母亲以为该剂型和普通片剂的用法一样,就先将泡腾片喂到孩子嘴里,再给他喝水,结果引起孩子窒息,抢救无效死亡。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泡腾片是一种安全、服用方便的剂型,其实一旦使用不当,让它“生气”,十分危险。
泡腾片中含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崩解剂,放入水中后,崩解剂和水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泡腾片迅速崩解,全过程一般需要1——5分钟。这期间会出现大量气泡,就像汽水一样,但泡腾片未完全溶解,气泡还没消失时不要急着喝。这时还有部分药物没有崩解,如果进入口腔,崩解过程继续,会产生大量气体,如果通过食道进入胃肠,会引起腹胀、腹痛、打嗝等,如果进入呼吸道,会引起呛咳,严重时会影响呼吸。如果像小牧浩一样,直接把泡腾片放入口腔,相当于把嘴当成杯子,药物崩解的全过程都在嘴里进行,短时间内会生成大量气体,影响呼吸,出现窒息以致死亡。
小心!这些零食容易堵塞孩子气管
果冻:小孩吞食果冻容易发生意外,如果实在太馋,请先将果冻弄碎。
麻花、糖果:容易噎住,真的想吃,请先切成丁状。
鱿鱼丝、牛肉干:纤维太长,韧性强,又硬。
花生酱:黏稠度过高,不适合小孩吞食。
坚果类:体积小,有时小孩来不及咀嚼就吞下,容易噎住。
樱桃、龙眼、葡萄等:里面的核容易噎人,建议去核再吃。
芹菜、豆芽:纤维丰富,不好咀嚼。
大肉块:不容易咬烂,强吞容易噎到。
长面:太长不容易吞食,建议弄断再吃。
多刺的鱼:孩子容易被刺到。
必备急救知识!年轻爸妈、粗心爸妈、新手爸妈赶紧看过来!
粗心爸妈易疏忽的7件事儿
用力摇晃宝宝
婴儿的脑袋无论长度、重量在全身所占的比例都较大,加上颈部柔软,控制力较弱,大人对宝宝肩膀的摇晃动作易使其稚嫩的脑组织因惯性作用在颅腔内不断地晃荡与碰撞,从而引起婴儿脑震荡、脑水肿,甚至造成毛细血管破裂。
袒露小肚子受凉
小宝宝的肚子对气温特别敏感,最怕受凉,一旦受凉,可使肠蠕动增强,导致腹痛、腹泻的发生。而腹痛、腹泻反过来又会严重影响小宝宝的营养吸收,使其抵抗力进一步下降。
饮食时笑闹宝宝
人的咽部处于气管与食道的交叉口,饮食时笑闹很容易导致交叉口上的会厌软骨“失职”,使异物误入气管,导致呛咳不止。如果误入的是固体食物,食物很有可能会沿气道堵塞气管或支气管,造成宝宝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穿皮鞋学步
洗脚水过热
足弓可以缓冲行走与跑跳时对机体的震荡,保护足底的神经血管免受压迫。足弓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期,而热水有可能使足底的韧带松弛,导致平足形成。
宝宝生病时还喂甜食
孩子生病后消化道的分泌液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食欲下降,此时若再进甜食,就会大量消耗维生素B1,使消化液进一步减少,食欲也就更差。
给年幼宝宝掏耳朵
耳屎是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的,如阻止灰尘、小虫进入耳内,缓冲噪声,保护鼓膜,防止外界水分流入耳内等。婴幼儿的耳道尚未发育成熟,大多呈扁平缝状,皮肤又娇嫩。家长给宝宝掏耳时稍有不慎,轻则掏伤皮肤引起感染,重则可捅破鼓膜导致听力丧失。
小编提醒宝爸宝妈,孩子出现异状千万不要自作主张选土方法,不明白不懂就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往医院,不要等到出事了才后悔莫及。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