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喜迎十九大,携手奔小康。今年以来,凉州区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实施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工程,相继在古城镇小河村、新华乡石关村、金山乡崖湾村等移民安置点修建移民住宅1300多套,惠及贫困群众5000多人。日前,各移民点住房钥匙已全部分配到户,正在陆续搬迁入住。
10月13日,古城镇小河村移民收缩安置点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来自该镇上河、中河、小河三个村的650多名贫困群众载歌载舞,喜庆他们期盼已久的乔迁之喜。至此,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沟沟里的村民们,住上了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新楼房。
贫困户吴天胜高兴地说:“新房子宽敞又明亮,住在这里心里那叫一个亮堂,夏天能洗热水澡,冬天取暖还是天然气。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我们贫困群众今天的好日子!”
走进老吴的新家,82平方米的两居室南北通透,厨房、餐厅、客厅、卧室、卫生间一应俱全。清晨,一缕阳光透过窗户,雪白的墙壁顿时分外明亮。老吴说,村里的贫困户家家户户都分到了一套新楼房,购房款每户最高不超过1万元,其余都是政府补贴。新房子门窗、地板、马桶、洗脸池等都是提前安装好的,大家只需要简单收拾下就可以搬迁入住了,而且房子里还通上了天然气,做饭取暖都不用烧柴禾,既环保又卫生。
和老吴一样,今年凉州区古城、新华、金山、张义、谢河、松树、五和、柏树、西营等9个乡镇的5000多名贫困群众,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惠及下,都住上了宽敞又明亮的新房子。为了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凉州区本着尊重群众意愿、因户施策搬迁的原则,以“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为要求,通过入户宣传、实地察看、对比算账等形式,积极宣传易地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让群众了解政策、吃透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易地搬迁的积极性。同时,按照“对象精准”的要求,凉州区逐乡、逐村、逐户进行调查摸底,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搬迁对象,实时建立工作台账。2016年全区共确定搬迁移民1369户54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26户3951人,非建档立卡农户343户1473人,并全部列入甘肃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七个一批”要求,全部纳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为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凉州区根据国家和省上易地扶贫搬迁投资政策,积极争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严格落实搬迁群众补助标准。区上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有限公司,对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贷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制定印发了《凉州区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了项目资金管理。同时,严格执行国家、省上易地扶贫搬迁成效考核“四条红线”,即建档立卡群众必须纳入国家和省上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人均住房面积控制在25平方米以内,户均建房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不得将融资平台承接资金偿债责任转嫁给搬迁群众。同时,明确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建(购买)住房,自筹资金每户不超过1万元(人均不超过2500元),其余资金由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投融资平台资金统筹解决。
在此基础上,该区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区按照“统一规划、共同投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积极争取到位各类资金36861.1万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3897.3万元、专项建设基金1975.5万元、地方政府债券3848.3万元、长期贴息贷款13828.5万元,整合农村公路、农网改造、饮水安全、幼儿园建设、生态建设、财政扶贫等各类资金1亿多元,用于移民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宅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
俗话说,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凉州区坚持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搬迁群众增收致富和稳定脱贫的关键措施,按照不同搬迁对象和安置模式,立足安置点的产业优势,各移民点初步形成了以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饲草种植为主的富民增收产业。2016年,为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每人1000元的市级精准扶贫补助资金395.1万元;落实养殖暖棚建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63.4万元,用于发展设施农业,并同步规划建设了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确保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