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跨界攀登者——刘平

时间:2024-02-29 22:32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刘恺 点击: 载入中...
◆刘恺
  
  刘平80万字的新书出版了。是本《小儿临床影像诊断图谱》,是由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刘平,1950年4月生,陕西渭南人,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毕业。西安红十字会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知青,工人,学者。
  
  她把毕生的知识经验奉献于医疗事业,她是好几个医院专家组成员。她主笔、主编出版19部著作,主译、参与翻译出版4部著作,发表国家级、省级刊物及出席学术会议论文54篇,书写专著总量达到1000万字,她阅读了近800万张各种影像片(DR、CT、MRI、PET/CT)。她把这一摞摞书籍捐赠于她的母校一一上海复旦医学院校史室、图书馆。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院史室。她呕心沥血在医学攀登的50年间,平均每天创作750个字,她激情创作雷打不动是在凌晨4~6点。她是中国医学知识精英中少见的攀登者…
  
  当个好学生
  
  刘平在西安市建国路小学,从小品学兼优。我记得她四年级是少先队中队长,六年级进步当了大队委。
  
  进入西安市26中学(张学良办的东北小学),她第一个加入“中国共青团”,任校团总支委员。同学对她的评价;学习努力,做事认真,有责任心。她说,我想当个好学生,大队委是为同学服务的,也是老师得力的助手,我从中学到了本领。
  
  刘平是我心中的偶像,按时完成作业,预习新课是她每天坚持的。
  
  在“复课闹革命”的年代,断续上课,通过一切途径,借阅了大量的科普、人物传记、中外小说、世界名著。她常趴在床上偷偷地看,一会儿哭了,一会儿又笑了。我问她,咋咧!她指指手里的书…。凭借《新华字典》和父母几架藏书大量阅读,珍爱备至,敬畏汉字。她让我惊讶的是,她会背诵字典中有些词汇,字典伴随她多少年,奠定她走向创作之路须臾不离的工具。刘平从小跟随奶奶长大。奶奶出生于光绪末年,是位助产士。年轻守寡,是封建大家族走出的一位坚韧不拔的女性。常对她讲“积德行善,天在看,女孩子有山靠山。没山立端”。独立自强的个性给刘平幼小的心灵刻下很深的烙印。她梦寐以求长大要当医生,像父母一样雪中送炭,为人解除病痛。
  
  铁姑娘队队长
  
  1968年12月21日晚上,新闻播出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一时间,全国的中学生十分激动,坚决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晚我们一家三口(小姨、刘平、刘恺)将户口转走,赴陕西省兴平县店张公社南堡子村插队。店张位于兴平县城东北17公里处,是古代内地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西兰公路从镇北侧穿过,坐落在鸡鸣闻三县的礼泉、兴平、咸阳交界处。
  
  刘平,在上山下乡时,父亲为她带了一套西安卫生学校“医师班中专教材”《赤脚医生手册》、俄文版《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反复叮嘱她不要放弃学业,书到何时都有用。
  
  我们去的南堡子村,位于高高的旱源畔上,村里有10个生产小队,缺水,缺粮,缺少劳力。村里的木匠、泥瓦匠、厨师、电工等以务工换取口粮。靠天吃饭,水浇地很少,下地干活最远往返14里,每年仅收获一季麦子,广种薄收,亩产百十来斤。老乡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生产队每年要将一部分口粮,赴兴平县旱塬下水浇地的村落换取玉米。生产队“10分工,价值人民币8分钱”,姐姐是女壮劳力8分工,才值6.4分钱。16岁的我,刚下乡身高146cm、体重35Kg,足蹬34码的鞋,体单力薄仅计4.5分工,价值3.6分钱。
  
  村里吃水的井深40多米,打水的水桶是一头上一头下,从井里打水需要两个壮劳力,一人搅着轱辘子,一个人在井口扶着很粗的麻绳,十几分钟才搅一桶水,打上的水浑浊。需沉淀一会儿才能吃,异常艰苦、贫穷的地方。刘平是知青中杰出代表,劳动在田间地头休息时,她是读报员,为社员读《毛泽东选集》、陕西日报。
  
  我们小队5个知青,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青春奋斗在农田里,那种劳动的快乐至今难以忘怀。艰苦的生活中,我们结下深厚的友谊,彼此扶持,共同度过艰苦的岁月,想起至今历历在目。
  
  1966年8月,母亲在上班路上被人撞倒骨折。骨折后诱发颈淋巴结核病复发、每天伤口分泌物不断。“文革”期间医护人员少,病人多,咬着牙坚持上班。刘平按照母亲的指导,每天换药、肌肉注射链霉素,经半年治疗,刘平学会一点医疗常识、基本操作。她下乡时,父母给带了一小瓶75%的酒精,一个5ml注射盒子,内有一把镊子、一个玻璃注射器,一包针灸针。到了缺医少药的农村派上了大用处。
  
  1970年初春,我们知青都去了宝鸡峡引渭水利工程,在眉县杜家崖修引渭河上塬高干渠。解决武功、兴平、礼泉、乾县旱塬地区人畜饮水、浇地灌溉,储水于乾县羊毛湾水库。
  
  姐姐担任大队工区的铁姑娘战斗队队长。当时机械化程度不高,极其原始的工具、劳动强度大,男民工手抡洋镐,钢钎大锤,女的手拿铁锨或推着架子车运土石方。为赶工期三班倒地干,在劳动休息时民工们要么靠、坐在架子车上就入眠,或远眺太白山,近数陇海铁路过往列车的车厢,思忖着。李素香说,唯有刘平专注看着医学书。内心的淡定让人佩服,生活自律,人狠话不多。
  
  我有幸在民工队伍里当了一名炊事员,三个人要做上百人的饭。她上山挖土方,繁重的体力活,吃得很多。小姨张云芳说,我和你姐同住地铺上,人称你姐为“刘三斤”,她一顿能吃一斤扛子馍,有个咸萝卜就能下饭。
  
  我当伙头军的便利,心疼姐姐的辛苦,就把扛子馍中间挖了洞,偷偷地放了一个煮熟的鸡蛋,专门放在大笼屉上,摆好位置图暗示着她拿上,她拿上馍就和我眨眨眼,到无人处蹲着吃。民工灶上的鸡蛋精贵得了得,她吃,我高兴!
  
  刘平在下乡的日子,被评为优秀知青,出席知青县、地区、省级学习《毛泽东选集》积极分子大会,宝鸡峡水利工程表彰大会。
  
  学徒工、赤脚医生、大学生
  
  在岁月的长河里,总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事,让人记忆犹新。她的人生轨迹中的转折。我们父亲由“牛棚解放了”,官复原职继续任红会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随父亲解放,我们的命运彻底改写了。历年多次招工、参军无缘。父亲以“天生我材必有用”,教育我们随遇而安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1971年3月3日,招工进厂。天气乍暖还寒,心里却是热呼呼,激动万分。这一天,姐弟同时被招进秦岭电气公司,进厂当学徒工,她做铣工,我是冲压工。
  
  由偏远的农村来到工厂,我俩被气势恢宏的情景所震惊!这里,哪像是一个工厂,简直就是一个繁华的小都市。街区分布,井然有序,建筑风格以前苏联的建筑为主。
  
  秦岭电气公司,行政地师级,有近一万六千员工的大型中央企业。1955年前苏联援助我国56个重点项目之一。从厂区设计到家属区规划,从社会功能到服务设施,从建筑风格到生活配套,无不体现苏式大托拉斯概念。一条铁路专用线直通供应处物资仓库。公司直属机关、警卫连等职能机构外,下辖7个分厂,还有医院、宾馆、幼儿园、中小学、技工学校。
  
  当时公司下属514医院办了一期“赤脚医生班”,从各厂每个车间选派一名年靑工人,刘平是赤脚医生首选人员。她意识到也许是改变命运的契机,极力推荐我也参加,就这样我俩是姐弟又是同学关系。每周晚上7~9点上课,也为日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她是赤脚医生班班长,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她善用知识学习和储备,活学活用。
  
  在学习针灸时,老师让刘平给全班同学示范针灸。她说,恺!你过来我给你扎针,她先用手指选穴定位,再用酒精擦了擦我的合谷、内关,我害怕地退缩起来。她说,兄弟别怕!溲一下就进针了,随着捻针加力,上下提插好几下,哎呀!我呲牙咧嘴,后槽牙咬得咯咯响,手开始抽搐起来,我喊着快起针啊!她不以为然,还问老师反映强烈者效果好吗?老师说,好!她针灸着实让我怕怕!她让我给她针刺足三里,我哆嗦地下不了手,她自己针进于足三里。
  
  老师说,她受医学世家熏陶,学得快!她常为厂里家属免费医疗服务,业余时间随叫随到受到好评。
  
  1972年4月,“文革”后开始招收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上海第一医学院孔德源老师负责陕西招生,在公司各厂停留几天,推荐的人选中没有经历下乡、进厂实际锻炼、要么就是领导干部子女……。
  
  孔老师,在一分厂保健站外墙上意外发现大红纸的“感谢信”,感谢刘平护理老人的事迹。那时感谢信是罕见的。王师傅的母亲病重回家静养了。刘平护理期间,见到老人面色苍白,静静地躺在床上,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了,但她那无神眼睛里却透露出对生命的渴望。刘平无力为老人解除病魔,就想让老人舒服一点点,和她说说话,宽宽她的心。刘平发现慈祥老人的眼光随着她的动作在慢慢转动,她极力安抚老人,担心因顾不能及时看她,无意识写了一个字条:“奶奶!开心点,多吃点,看您来了”。老人一直把字条攥在手里,念叨着刘姑娘,直到去世还握着字条,寥寥数语感动了家人。
  
  孔老师是刘平生命中的贵人,他执意提出要见刘平。这天身着工服、满手油污,不知情,一脸茫然的刘平,被车间主任带到一厂电解室。孔老师是上医一有名的才子,当即提出很多问题:数理化、历史、政治、地理……。
  
  刘平是1966年初中毕业,准备中考,适逢“文革”学业中断,在校年年学习成绩位于前茅。平时爱看书。沉着应答老师提出的所有问题。孔老师破格让她参加咸阳地区考试,获悉她出席过县、咸阳地区、陕西省知青大会的代表。孔老师在结束对她考察时说:刘平才是我们要招的大学生!
  
  刘平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告诉我,为此我俩欢欣鼓舞。她说,我那儿有瓶橘子罐头,你从食堂再买个肉菜,我在宿舍里等你。唉!那时吃一回肉都要等到过年。我的月工资才十九元,太想买瓶酒,在百货公司的酒柜旁看了半晌,管它的!咬着牙为姐奢侈一回,就买了瓶两元八角钱的西凤酒,嘿!那美好瞬间想起来都觉得美滋滋的。
  
  做客
  
  我被邀请到平姐家做客,进了书房看到她的桌案旁堆放的厚厚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英汉词典、医学英文字典、《辞海》、谚语歇后语大全等,这些词典让我肃然起敬!
  
  我坐在沙发上,不一会儿嗅到一股味道,我寻找气味的源地。走到凉台让我大吃一惊,凉台的一角堆放有许多空的健力宝、红牛、矿泉水瓶。哎哟!我不解地问,老姐!你老两口怎么喝这么多的饮枓呢?她说,哪儿?我俩很少喝饮料,每天散步顺手捡的,弯个腰的事,攒到一起能换几个是几个。噢!我再没敢吭气。那时国企改制,多位亲友下岗,需要她资助。
  
  她招呼我随便看,慢慢翻,我看到她发表的译文、论文、著作跃入眼帘一堆,我被她人生成就彻底震撼了!
  
  她忙着给我做饭,我想搭个手。她说,你歇着吧!只见她麻利地凉拌菠菜,还烫点粉丝,切了一小碟的火腿肠,下个挂面炒葱花就吃开咧。她还说,平姐生活简单,填饱肚子就行了,不像你那么讲究。
  
  唉哟!能吃上你亲自下厨的饭菜不容易,只吃不品味。她没有无效的应酬,也没有品味酒香的习惯,她常和几个世交发小感悟人生。她说,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不想浪费时间。我说,人家说你冷,说你怪,叫坐坐,聊聊都不给面子。听骊山说,我和平姐一起下馆子,姐要了大碗油泼面,她端起碗一拨,她一半,我一半,我没吃饱也不敢说。平姐听了,一愣!
  
  我纳闷!你怎么连电视机顶盒都不会开?她说,看得少,不会用。
  
  她聚精会神写作,一次又一次更新自己,一回又一回展望未来,一遍又一遍校正文稿。唯有做饭是一心两用,厨房里常闻着烧焦的味道,她常把菜烧煳了,锅烧干。
  
  她少用化妆品,不戴金银首饰。揉揉脸是她保持容貌的养生之道。她进理发店,头发长了剪短就行了。
  
  她着装不讲究,但穿的服装有着一种触目的朴素,给人一种超越的气度。优雅气质结合自己身材和搭调衣服,穿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她不逛街也很少走进商店,街边等公交车功夫,看上那件随手就买。
  
  她坐公交,乘地铁,站着,靠着都能打个盹,有个座,坐下就发困睡着了,好多次车到终点站,才被人叫醒。她说,车一晃动就想睡。她还告诉我一个经验,乘长途车尽量坐前两排,我在医院骨外伤观片,发现此两排损伤较少,这是亲历临床-影像的结论。
  
  她丢过好多副老视镜,她说,唉!又把眼镜丢了。丢了手机的后果很严重,她格外重视保管物品。
  
  她喜欢独自游泳,她觉得自己在水里就是彻底放松。她的另面人生却是一条异常艰辛的路,她坚信创作就是一束光,不走怎么能见到光的闪烁?她在独处的长路上行走,路长且险峻,当她站在山巅时,觉得为医学事业付出的是科学精神与文字力量。我才感悟到她在这束光下的闪亮独舞。
  
  漫漫的创作情
  
  刘平,1975年大学本科毕业,初从事内科。对儿科浓厚的兴趣,领路人是她的母亲一一张云琦。母亲1949年就职儿科任护士。1953年~1955年在广州华南医学院儿科系专科毕业。她的班主任是钟篱藩留美归来的儿科博士(钟南山的父亲)。回西安红十字会医院儿科,终身奉献在繁忙的儿科。其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使她爱上儿科。
  
  刘平在儿科工作期间,自修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英语、生物学、现代汉语、古汉语专业,经严格考试结业。接着读成都中医学院函授课程。又拜陕西省儿科名老中医午雪峤主任医师为师,希望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儿科疾病。
  
  1987年,刘平在“陕西省卫生厅首届儿科主治医师培训班”结业。临床定向进修(新生儿、心肾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翻译“小儿心血管新进展”(英语)10万字。由陕西冶金医专附院胡皓夫教授审校。几年后又聘为授课教师讲授“CT在儿科临床应用”四届。
  
  1991年,红会医院影像诊断科引进“SD-2500TXCT机”,在全院医生筛选精通英语且事业强,她被姚安晋老主任选中;她思想斗爭激烈,放弃心爱的专业做跨界胜任谈何容易,她在跨越理想与现实的鸿壑广泛征求意见。
  
  她的父亲一一刘志昌,1953年曾参加国家卫生部“首届放射医师学习班”,他是著名放射学家荣独山的学生。父亲吟诵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耳边响起,有兴趣的工作才是发展机遇,就会有创新。刘恺说,人生跨越是艰难的转折,新事物进入中国影像领域,谁最先掌握理论基础且操作娴熟,谁就有可能成为业内的领跑者。
  
  1991年跨界进入红会医院影像诊断科(西安市重点学科)。医院引进首台“SD-2500TXCT机”前期,翻译外贸合同标书、资金来源、银行担保、外汇配置……。产品说明、CT操作手册,约10万字。三十多年磨一剑,耐得寂寞、埋头伏案,终有了厚积薄发。天道酬勤一定会眷顾努力的攀登者。她知道,必须用极致工匠精神风雨前行、站住脚。她用四年的时间,在陕西省医院、西安市儿童、交大二附院、上海第六医院进修学习六次。她考取X线、CT、MRI大型医用设备的上岗证。
  
  刘平常说“我来自临床、希望在临床-影像诊断中搭一座互通有无的桥。临床每份病例为影像图片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影像为临床诊断找到依据”,注重影像诊断与临床结合,常到科室查阅病历证实与影像诊断的吻合,珍惜父母留下的人脉资源,接受许多德高望重前辈的指导。她很早掌握检索文献资料,那个年代没有“百度”,她对专业杂志创刊号~近期目录都有记载,严谨科研能力和犀利眼光让她练就出火眼金睛,她特别能捕捉罕见病例并记录在案,查询追踪其发病根源,几十万张资料卡片让她付出太多的心血。刘平的儿子付华(留日医学博士)是好几本著作的副主编,在整理资料给她帮助不小。
  
  由于长时间的写作,好几次所致她的小腿肌肉痉挛抽筋,左小腿的腿肚子硬邦邦的。她以自救为主,用力咬着牙把腿蹬得直直的,以松弛肌肉缓解症状,她觉得是冷刺激所致。于是,她缝了一副棉护腿,绑在双腿上没完没了坚持写作。
  
  她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多次激活我的创作灵感,我想把她励志故事告诉读者,她一次次谢绝采集。当我拿起她的新书潸然流泪,不再顾全她的低调,我毅然决然拿起手的笔开写。
  
  1998年,晋升为影像诊断副主任医师,到陕西省丹凤县医院下乡3个月。在丹凤县医院放射科、CT室带教学。在此期间翻译“GE-CT机操作手册,约10万字”,在翻译中纠正说明书中多个英文错误。
  
  1995年~2005年做“世界图书出版社(医学图书进出口业务)”社外兼职编辑,翻译大量英语杂志期刊、专著(英译中)征订前准备。提议组建、参加“世界图书出版社-医学读者俱乐部”,临床医生更快接受国外最新医学情报资料,做医学图书进入国内首位读者、写新书书评向业内读者市场推广。她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阅读了500本各种图书期刊。翻译西安脑病中医医院院长宋虎杰先生的首篇论文-脑积水的中医治疗(中译英),经她翻译后投向第二届国际传统医学大会,并获金奖。将红会医院郭汉章名老中医的多篇中西医结合、中医论文投向“国际生物工程年会”,国内外多家杂志期刊刊登。弘扬中医在骨病、骨创伤的精髓,保留下郭老宝贵精神遗产,至今在红会医院普惠广大患者。1993年主译日本名古屋大学Yamada教授主编《小儿头颅疾病CT诊断》英文专著、39万字,姚安晋主任审阅。由于客观因素未能出版。2002年红会医院在国外注册“美中国际创伤杂志”做志愿者、责编出版3年12期,介绍国内外创伤医学动态。
  
  1995年主译世界名著《尼尔逊儿科学》(第15版、美国)58万字,1999-1经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出版发行。刘平每本著作是深思熟虑的,她清楚每段文字,每句话的用意和效果,每张影像图谱深谙科技含量,蕴含深意和逻辑,拓展新的思维和视角。她见缝插针地构思,捋顺了每天都写一点,这是她长年坚守的习惯。在职期间主持“CT引导下骨介入性诊断”科研,并获2005年西安市科技进步奖。2014年主编《肺癌》(第二版)被中国高校出版协会评为主编一等奖。她曾在《中华医学遗传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实用放射杂志》《世界医学》《甘肃科技》等杂志刊物、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4篇。擅长:小儿临床~影像诊断,骨病-骨肿瘤、肿瘤影像诊断。
  
  2005年5月,刘平西安市红会医院退休。适逢基层医院大量引进CT,急缺cT诊断医师,受到多家医院登门邀请。她应聘到陕南商洛市中医院、华阴市医院、洛川县医院、延安市中医医院主诊。在西安长安医院影像中心担任PET/CT主任医师,随病例整理、积累,不断成长。组建、兼职西安雁塔天佑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主任医师。组建该院影像科任科室主任、主任医师。又任西安工会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搜寻、丰富老年病写作病例。在多点执业中,兼职渭南市临渭区妇幼保健医院影像中心主任医师、西安雁塔区附一院儿童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曾二次被评为长安医院优秀员工,多次被西安雁塔天佑医院评为特殊贡献专家。
  
  她在西安多家医院、蒲城、商洛、丹凤、蔡家坡、旅游所到的阿拉善盟中心医院、新疆察布查尔县医院、黑龙江漠河图强林业局职工医院等地进行科普、公益讲座107多场。

  
  抗击疫情
  
  2019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所有人对病毒的未知大于已知。武汉各院、方舱及周边地市医院每个CT室检查量暴增到超过500例/天。“中国影像联盟”由每天病例讨论,改为网上紧急呼吁;“凡具有正高资质的主任医师上网书写、审阅武汉各医院CT室发出图片资料”。她及时响应,每天完成本职工作,做志愿者分文不取,参加了“中国影像联盟”发出完成病历报告、书写、审核。直至武汉疫情控制。她获得“抗击COⅤID一19特别表彰”。冲在战“疫”最前线,在特殊时期更需要高度服务患者的艰巨任务。
  
  西安工会医院、西安雁塔天佑儿童医院防疫需要她,在网上、到西安传染病院CT室学习更新知识。那时西安城因隔离造成交通停运,多次上下班步行,走在空旷的大街上,街道静悄悄,冬日里天黑得早,七十多岁的她往返15Kg,2h多才回到小区。
  
  小区隔离管控防疫志愿者问她,咦!你是怎么跑出去的?她出示“疫情工作证”。回到家就瘫在了床上。
  
  疫情期间依然像普通医生一样身着隔离衣服务一线,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刘平,择一业、精一事、终一生的人生信条。她喜欢在影像世界窃窃私语,默默无闻书写着无悔人生。我不理解,怎么她一辈子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却很少迷茫。我也很羡慕她这样的人,能够在目标的指引下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刘平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敬畏之念,在人生路上常念他人之好。她邀我一起去湖北荆门看望招工进厂岗前培训的吕锡泰先生(秦岭公司首席翻译)。她念念不忘大学老师孔德源。她热泪盈眶讲起她的恩师姚安晋、杨萍。老一辈谆谆教诲,让她一步步成熟,与影像共进。始终怀揣着对医学事业的满腔热忱,退休不褪本色,守岗亦守初心。
  
  她感谢西安红十字会医院培养和信任,在这个优秀团队的麾下,让她不断地成长,有了攀登的底气,施展才华的舞台,走到如今。和优秀者同行获益匪浅,她感谢所有为她提供资料的影像人。出版社多位责编辛苦付出。800万张影像图片中寻根问底探索动力,越战越勇!
  
  刘平厌恶请客送礼,人情世故交往耗时费力。厌恶学术造假。恪守职业道德底线。她在学术理想与生活现实之间曾有彷徨、纠结,无奈和困惑。奋斗无悔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复杂的学术环境,孤独悲情地坚守着学术研究,心存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对学术理想的追求。她是学术的孤勇者,善于精致地规划自己的学术发展,找到未来学术发展点,她特别珍惜时间,能以最有效快捷的方式及时总结学术成果,实现个人学术的发展。她对知识传播有独特的认知,则活跃于学者、编辑交流融汇之中。
  
  她像蜜蜂样勤奋工作。她像蝴蝶样生活,色彩斑斓,她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去过40多个国家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长见识,在偏远的阿拉善盟中心医院、漠河图强林业职工医院、察布查尔县医院公益讲课。愿将自己掌握的临床-影像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桃李满天下
  
  刘平热心助人,为人诚恳,深受年轻人喜爱。前来修改论文、文摘英语翻译、科研结题、专著出版喜欢找她,耗时费力。有人戏说“刘平像个医师孵化器”,她说“与人共勉、同进、共享时光”40年前带教的学生是各自领域的精英、主任医师。专家学者。

  
  1986年带教的西安医学院毕业实习同学。2023-11再回首学生已是各个医院精英、主任医师。

  
  2023-12与渭南市临渭区妇保院学生。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影像中心技术长魏东红(左图)、陕西商洛中医院、渭南华阴市医院放射科刘静(中图)、王涛主治医师(右图)。

  
  西安交大一附院影像中心乾永强教授、高陵区医院影像科陈玲军副主任医师。(左图)西安市红会医院影像诊断科CT室姜永红主任、西安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银晓辉副主任医师、西安中航医院赵绿洲副主任医师。(右图)学术会相聚。

  
  2021年受邀在延安市中医医院参会

  
  2022年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参会

  
  2021年参加国际交流内分泌会
  
  西安市26中学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过的路50周年
  
  刘平,勇于攀登医学影像的高峰,她的攀登之路往往是独处思绪,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且专注于思考,在独处时光享受着踽踽独行的喜悦。她敬业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科学影像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她进入新时代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关注世界智能影像的发展,她为年青的影像人树立了榜样。
  
  写于兰州
  
  2024年2月25曰

  
  作者简介:刘恺,牙医,陕西渭南人,原兰州军区机关门诊部退休,甘肃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郑文)
>相关新闻
  • 西安市进一步加强城乡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 陕西制定十项举措做好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工作
  • 西安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 西安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开建
  • 西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现镇、街道全覆盖
  • 西安市切换上线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期间医保攻略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