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8月7日电(记者郑昕)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西安曲江池上碧波荡漾。换上统一着装,跑友赵文龙和小伙伴们又如约开始了例行的锻炼。
“用双脚丈量长安(西安的古称),是我们热爱这座城市的方式。”赵文龙说,他发起的西安“怪兽跑团”已历十年,自己参加过大大小小80多场马拉松,手机上记录的路跑总里程达14182公里。
“算上一些忘戴运动手表没添加上的跑步数据,我早就用双脚跑出了‘长安三万里’。”赵文龙说。
酷暑还在持续,而在夜间用体育运动“暴汗”的方式对抗炎热,已成为不少古城健身者的夏夜选择。今年上半年,西安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实现15%的增长,体育运动让夜间经济业态更丰富,给市民、游客的夜间生活与消费带来更多选择,也提升了城市品质。
8月6日晚,跑友赵文龙在西安曲江池畔热身。新华社记者 郑昕 摄
回想五六年前,赵文龙还像个披坚执锐的“秦国将军”,率领上百名跑友奔跑在大街小巷、旅游景点,备战城墙马拉松、西安马拉松等本地赛事,自己的体重也从110多公斤减到了80公斤左右。现如今,一起夜跑的通常只有三五人,并非大家放弃了运动,而是从大集团变成了花样百出的健身小队,就近开展体育锻炼。
“一方面是场地、教练和运动项目多了,队员在家门口就能达到健身效果;另一方面是交通便捷了,他们跑完步后骑上共享单车、坐着地铁就能各自回家。”赵文龙说,为方便民众的夜间文体旅体验,近期西安市延长了公共交通运行时长,便利了人们的夜间锻炼。
数据显示,拥有约1300万人口的西安市,目前已建成“口袋公园”和绿地广场1000多个,绿道总长度超过1000公里,其中不少配套建设有健身设施,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便捷场所。今年内,西安还将新建一批多功能运动场和群众健身房等设施,并针对老年人、青少年等群体的健身需求进行个性化配给。
2021年,西安市推出了10条“最美夜跑路线”。两年来,从灞河之滨到曲江池畔,从古城墙下到大明宫旁,在蝉鸣的夏夜里,夜跑等“潮”运动已成为古城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这些线路我们都已经‘打卡’了。”赵文龙说。
8月5日傍晚,一场青少年冰球比赛在西安创聚冰雪真冰场举行。新华社记者 郑昕 摄
办一次会,兴一座城。第十四届全运会、中国-中亚峰会等大型赛事和活动在西安的成功举办,让“夜长安”成为省内外游客的心向之处。
5日晚间,位于西安高新区的陕西国际体育之窗内,一场激烈的全国少儿冰球比赛在创聚冰雪真冰场举行。“借这次来比赛的机会,我带着孩子好好地逛了一下西安,去大唐不夜城体验了什么叫‘人山人海’。”此次比赛一名U10组选手的家长吴绍华说。
这座国际标准冰场自今年2月正式运营以来已举办多场国内大赛。办赛之余,这里也是西安市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冰球三个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冰场教务部总监索斌告诉记者,今年暑期以来赛事与培训的数量、规模均呈现增长态势,让更多青少年实现了“冰上奇缘”。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休闲学院院长杨建设表示,夜间运动内容的丰富多元,不仅带动了运动用品产业及体育服务行业的发展,还带动体育运动与餐饮、文化、娱乐、旅游等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助推了“夜间经济”的发展。
8月5日傍晚,西安一家健身房的教练正给健身者提供指导。新华社记者 郑昕 摄
“全民健身的蛋糕在做大,随之而来的是各个细分领域业态的丰富。”陕西省体育场周边一家健身房的店长梁音说,今年以来健身行业呈现复苏态势,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夜间成为健身房的又一个高峰时段。他说:“下班后来到健身房挥洒汗水,是上班族强身健体、缓解压力、开展社交的新形式。”
在专家们看来,进一步增强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为群众创造更多就近参与体育赛事活动的机会,是提升市民身心素质、擦亮城市招牌的应有之义。
西安市体育局在2023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西安将充分发挥山川河流、遗址景区、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山地自行车赛、城市定向赛、路跑联赛、水上运动等户外体育休闲赛事活动;同时,西安也将加速扩容体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夜间消费等新热点,丰富体育消费供给,激发全社会体育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