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让5G飞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报道
卓乃湖边5G基站。记者 张鹏 摄
雪山蜿蜒向前,雄鹰高空盘旋,海拔层层高攀……
4月25日,车队从格尔木市出发驱车300多公里,穿过戈壁、爬过雪山,当公路消失在眼前,车队驶入了还是冻土的荒野大地。虽然有多次进出可可西里腹地经验的老司机开路领航,但还是一路小心前行。
“这里多为沼泽,别看车是四驱动力足,但陷进去就很难出来。这段路程必须打起12分的精神!”头车司机杨师傅说。
车辆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继续行驶,海拔随之4400米、4600米、4800米……逐步攀升,身体缺氧难耐,拿出手机,信号栏的“×”,让人顿时感觉到身心的与世隔绝。伴随车子猛烈的颠簸,望向车窗外,只有冰天雪地和荒凉孤寂。
无尽的驾驶,无边的荒芜!
7个多小时后,当即将绝望之际,终于看到了卓乃湖和满格的手机信号。一行十余人,刚想欢呼雀跃,却因为眼前的景象打消了所有激动的心情。
“已是4月底,春夏交接之际,祖国大地处处莺红柳绿,但这里却是结冰的湖泊和枯黄的草地,仿佛被春天所遗忘……”同行的媒体记者对大自然的残酷感慨不断。
卓乃湖不远处,只见有一栋移动板房,这就是可可西里腹地的保护站——卓乃湖保护站。与保护站同在一处的是青海移动5G基站。基站脚下有着一排排光伏面板,让人感受到了无人区少有的人类文明痕迹。
到达保护站刚好遇到巡护回来的保护站工作人员。副站长才索加拿起电水壶烧好茯茶,随后组织大家详细记录下一天的巡护情况。总结完毕,电话拨通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上情下达,及时高效。
才索加说:“之前,只有保护区南部察日错湖周边5个村落以及109国道沿线有通信信号覆盖,其他区域均无网络覆盖。进入保护区,真的就踪迹无寻了。”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心区域,这里条件恶劣、环境艰苦,但这里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特别是卓乃湖位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腹地,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集中迁徙产仔主要地区,是保护藏羚羊重要观测点、中继点。在这里设立保护站,工作人员不仅要监测可可西里腹地野生动物的生存情况,还需要在藏羚羊产仔季对落单的小羊进行救助。为此,在这里进行生态监测与野生动物保护不可或缺。
就保护站而言,去年6月以前,这里还是无水、无电、无信号的状况,海拔超过4800米,虽然有屋子,但这间屋子更像是无人区中的孤岛。在无人区开展生态保护工作难不难?难!那我们还做不做?做!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为此,青海肩负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责任。
但事在人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青海在残酷的自然环境面前,借力新质生产力,助力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智慧化发展。2023年5月31日,青海移动根据青海生态监测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克服万难,在无人区开通运行5G基站,不仅让可可西里腹地有了5G信号,更借助基站光伏板为保护站通了电,提升保护站管理效能,提升保护站人员人身安全。
如今,一座5G信号塔实现了藏羚羊产仔高清视频回传,更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心区域可通过5G网络连接全球,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智慧化管理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是我国5G商用第5年,青海信号升格、网络提速,拉近了青海与世界的距离,青海还做足5G文章,让其成为行业“脱碳”与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者、推动者,一个个敢为人先的国内首次的实用案例,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索出信息通讯服务的新路径。
傍晚6时,青海移动格尔木分公司网络部副经理王连杰来到基站下检查光伏面板线路连接和基站运行情况,他告诉记者:“卓乃湖5G基站建设是全国首次在高海拔、常年8级以上大风、常年冻土地区采用多跳长距大带宽微波传输,在最大限度降低对保护区环境影响的前提下完成5G站点建设,现在卓乃湖5G基站已投入使用一年,更多的例行巡检和维护工作,每次进入可可西里进行作业,高原反应和道路颠簸泥泞对维护人员的身体和车辆都是一个巨大挑战,对比其他区域的维护工作,人力物力投入都是双倍的。”目前,卓乃湖保护站周边7公里地域已覆盖5G网络,上网传输速率最高可达860Mbps。
站在海拔超4800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看着卓乃湖边的夕阳,抬头仰望可可西里腹地这座建设难度极高的5G基站,听着房间内才索加与女儿视频时的笑声,这一切是我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带来的温情和硬核力量!长呼一声,发自肺腑地感叹自然的伟大,人类的伟大,祖国的伟大!(记者 芈峤 张鹏)
(责任编辑: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