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蒙古族乡,一群藏羊在祁连山腹地的草场上活动。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4月20日,青海省一季度经济“成绩单”新鲜出炉,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为888.93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2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396.43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464.38亿元,增长2.5%。
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发展势头犹如春雨润田,展现一派生机勃勃。开局首季,全省经济企稳回升,生产需求明显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市场预期加快好转,新动能明显增强,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全省经济在稳健前行中集聚新动能,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全力实现“开门红”。
关键词一:“活力满满”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经济发展春意浓浓
春回大地,生机盎然。
今年以来,全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出台《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升级若干措施》,积极开展消费恢复提振专项活动,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全省消费品市场不断恢复向好,“春日经济”正持续升温。
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33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较1-2月加快0.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全年分别提高3.8和14.8个百分点。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全省已呈现出市场趋旺、消费趋旺、发展趋旺的生动图景。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3.68亿元,同比增长3.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2.65亿元,增长4.8%。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94.30亿元,同比增长3.6%;餐饮收入22.03亿元,增长3.5%。按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96.15亿元,同比增长2.3%,限额以下单位(个体户)零售额120.18亿元,增长4.6%。
四个行业全面增长。一季度,全省批发业零售额74.50亿元,同比增长8.1%;零售业零售额119.46亿元,增长0.9%,增速比上年全年分别提高17.4和12.3个百分点;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2.98亿元和18.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和2.9%,增速均由上年全年的两位数下降转为正增长。
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服务业稳增长政策效果加快显现,线下的消费场景被重新激活,接触型、聚集型的服务需求快速释放,服务业回升明显,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
“一季度,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提高5.0个百分点。”青海省统计局总统计师、新闻发言人王新峰说。
金融业运行平稳。一季度,全省金融业增加值80.30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全年提高2.0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保障良好。一季度,全省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58.09亿元,同比增长24.0%,增速较上年全年提高17.1个百分点。全省完成客运量591.23万人,同比增长11.6%。1-2月,全省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2%,其中2月当月同比增长24.7%。
商贸服务业明显改善。一季度,全省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4.2%,餐饮业营业额增长0.7%,旅游总人次增长22.5%,上述指标均扭转了上年全年大幅下降的态势,实现正增长。
电信业保持快速发展。一季度,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8.63亿元,同比增长8.7%。
消费市场的加速回暖,为经济发展增添了信心,为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振了信心,更为今后推进高质量发展夯实了经济基础。
关键词二:“稳中有进”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优势产业贡献突出
以“稳”求“进”、以“进”促“优”,数据虽无声,却蕴藏着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前行轨迹。
今年以来,全省深入开展工业扩规增产、招商引资提效专项行动,推进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一季度,在企业开复工及时、政策集中发力等多种因素带动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4.5%。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有生产的34个大类行业中,14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占41.2%。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倍,医药制造业增长24.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3.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7%。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5%,增速同比提高20.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4%。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中,多晶硅产量同比增长5.2倍,单晶硅增长2.4倍,太阳能电池增长1.5倍,光电子器件增长76.7%,光纤增长75.9%,铝合金增长64.1%,碳酸锂增长49.7%,纯碱(碳酸钠)增长13.1%,中成药增长3.1%,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2.2%。
值得关注的是,全省积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全力培育新动能。数据显示,特色优势产业中,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倍,装备制造业增长87.6%,新材料产业增长19.3%,生物产业增长14.9%,盐湖化工产业增长6.8%,有色金属产业增长1.6%。
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投资数据的改善释放出经济逐步企稳恢复的积极信号。
“今年以来,全省制定实施投资项目攻坚行动方案,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投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为全省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王新峰说。
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10.9%。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1.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3.0%。
为加快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培育稳增长新动能,一季度,全省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7.2%。其中,本年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7倍,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个百分点。
关键词三:“保障有力”
经济效益持续改善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春耕做得好,丰收跑不了。”一季度,全省主要农业区气温回暖较快,雨水基本满足需求,土壤墒情适宜,各类农资储备充裕,春耕工作顺利推进。
为全力支持全省春耕备播工作,青海银行大力投放小额农户贷款,把“青行兴农贷”循环贷款产品“快递”至各村庄农舍,为春耕生产施足“金融底肥”。截至3月末,“青行兴农贷”累计发放7898笔,累计放款金额11.92亿元,余额8.34亿元,较年初新增1.19亿元,增长16.6%。
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今年以来,全省深入开展助企暖企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加快好转,政企收入保持增长,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消费支出加快恢复。
——企业利润持续提高。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61亿元,同比增长3.9%。从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盈利的行业有19个,行业盈利面为57.6%。
——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0元,同比增长3.7%。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0元,增长2.3%。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6920元,增长2.7%;人均经营净收入1086元,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3元,增长5.5%。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995元,增长3.2%;人均经营净收入1210元,增长11.2%。
今年以来,全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推动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一季度,随着吸纳就业主体的服务业恢复加快,全省就业形势总体好转。
——民生投入力度加大。一季度,全省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5.77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72.1%,城乡社区支出增长63.4%,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支出增长35.6%,交通运输支出增长22.1%,节能环保支出增长21.6%,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7.7%,农林水支出增长13.3%,卫生健康支出增长7.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7.2%。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6.1%,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57万人,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就业34.53万人。3月末,全省实有市场主体55.48万户,同比增长3.2%,其中企业14.33万户,增长6.3%。
总的来看,一季度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各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举措靠前发力,抢抓机遇促发展助企暖企专项行动深入落实,发展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全省经济企稳回升,开局良好。
下阶段,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加快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开好局起好步。(记者王菲菲)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