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武王墩墓出土的铜钫(2024年4月8日摄)。 新华社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新华社合肥4月16日电(记者施雨岑、刘美子)聚焦武王墩墓考古、出土文物保护与墓葬保护最新进展,国家文物局16日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

这是武王墩墓一号墓开口(资料图片)。 新华社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据介绍,武王墩墓现保存有主墓(一号墓)、墓园、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遗迹。考古工作者重点对主墓(一号墓)进行了发掘,确认为一座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墓坑中央有枋木构筑的“亚字形”椁室,椁室盖板上发现墨书文字。

这是武王墩墓出土的木俑首(2024年4月2日摄)。 新华社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国家文物局指导研究团队做好出土文物现场保护和多学科研究,完成椁盖板、竹席、漆木器等脆弱文物的加固提取,并在实验室内开展精细化清理和稳定性保护,同步进行墓葬碳十四测年、木材树种鉴定、椁盖板墨书红外识别、漆器和纺织品材料检测与工艺研究、墓葬埋葬环境分析等多学科研究工作。

这是武王墩墓内出土木柄铁锸(2023年8月3日摄)。 新华社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国家文物局表示,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持续推进武王墩墓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多学科研究,树立“大考古”理念,坚持精细化发掘,协调多学科协同攻关,加强出土文物和遗址保护,深刻阐释武王墩墓背后蕴含的战国晚期楚国礼仪制度、手工业和文化成就。

这是武王墩墓一号墓台阶局部(2023年3月20日摄)。 新华社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考古人员在武王墩墓测量椁板数据(2024年3月16日摄)。 新华社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这是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的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现场(2024年4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