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8月7日电(记者程楠)近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内,黄河三峡大景区管委会恐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新发现一组五枚小型恐龙足迹化石。经专家初步判断,这组化石为白垩纪时期的微小型恐龙足迹化石,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小的恐龙足迹化石之一。
由于近期持续降水,恐龙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地质公园内一处剥落的岩体表面,发现了一组五枚恐龙足迹化石,单枚足迹长度大约一至三厘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左一戴帽者)正在工作。 新华社记者 程楠 摄
恐龙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初步判断,这组化石为白垩纪早期的微小型恐龙足迹化石,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小的恐龙足迹化石之一。“白垩纪时期的微小型恐龙足迹化石最早于我国四川盆地发现,后来在我国山东省、韩国等地也陆续发现过。近日在临夏的新发现,很可能表明这类足迹在同期有更大的分布,对研究这些区域的生物地层学、地质年代和恐龙多样性都有重要意义。”
恐龙复原图。(受访者供图)
邢立达表示,这是首次在中国西北发现微小型恐龙足迹化石。“新发现在科学研究和科普上都非常有价值,通过这些化石,我们可以从另一个维度来了解恐龙的小型化,恐龙小型化是恐龙演化为鸟的要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演化事件。”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科研人员陆续在临夏州永靖县发现了总量2000余枚的刘家峡恐龙足迹化石群,该足迹化石群分异度高、保存清晰且多层位出现。
“近年来,在不断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博物馆工作人员经常在地质公园及周边地区有新发现,这既是对刘家峡恐龙足迹化石群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也极大提升了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品位。”黄河三峡大景区管委会恐龙博物馆馆长尤文泽说。
新发现的微小型恐龙足迹化石。 新华社记者 程楠 摄
邢立达介绍,通过观察发现,新发现的微小型恐龙足迹的造迹者速度不快。“这一地层岩面有很明显的波痕构造,说明微小型恐龙足迹造迹者是在水边活动,还有很多水鸟足迹化石跟它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组合,跟我们在其他几个地区的发现是一致的。”
专家表示,骨骼化石保存的是恐龙的形态学信息,而足迹化石保存的则是恐龙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这些足迹不仅能反映恐龙日常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还能解释恐龙与环境的关系。”邢立达说。(完)
(责任编辑: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