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与多家科研单位展开多方合作,利用Micro-CT(微型CT)新技术对来自我国西北地区中侏罗世地层中的一类化石材料进行研究,研究结果确认了这些侏罗纪化石的被子植物属性。这也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记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瑞士出版的学术期刊《生命》上。
作为当前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备受植物学家关注。上百年来,植物学家们对被子植物的研究从未停止,但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历史仍是植物学家面临的难解之题。众多古植物学家一直在寻找最早的被子植物,探索被子植物的起源和历史。对于被子植物的起源,西方古植物学家长期持有的观点是:白垩纪之前没有被子植物。然而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化石证据才能给出最终的结论。
据介绍,此次研究的化石采自我国甘肃省、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三地。研究人员将这些化石命名为美丽青甘宁果序。此次科研团队通过对三维保存的被子植物化石标本进行了Micro-CT(微型CT)研究,确认发现了果实内部保存的、具双层珠被的倒生胚珠——这是判断被子植物属性的一个关键特征。
这一发现揭示了被子植物在侏罗纪的真实存在,并在甘、青、宁三地都有较广的分布,对进一步研究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