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康县模式”的调查与启示

时间:2021-01-28 10:02来源:大西北网-新华社 作者:郎兵兵 点击: 载入中...
    贫困山乡绽新颜——美丽乡村建设“康县模式”的调查与启示


 
 
 
    这是2020年12月21日拍摄的康县朱家沟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新华网兰州1月27日电     党的十八大以来,康县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集中力量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了从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到打造全域生态旅游大景区的发展“三级跳”.“康县模式”是深度贫困地区建设美丽乡村的新样板,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
 
 
    康县地处秦巴山区中南部,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当地350个行政村1642个自然村,5.2万户农村人口80%以上分散居住在高山、峡谷、河道及林缘地区,是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高达37.04%.“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屋旁臭水沟、垃圾满地堆”曾是当地农村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康县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全域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乡土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截至2020年底,康县350个行政村、1642个自然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2020年12月,甘肃省政府、农业农村部、世界旅游联盟、法国“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联盟联合在康县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康县模式”受到与会海内外嘉宾的广泛赞誉。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康县美丽乡村建设始于“5·12”地震灾后重建。2008年汶川大地震,康县是重灾区之一。灾后重建过程中,康县统一规划设计,把245个灾后重建居民点初步建成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基础。康县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全域美丽”的目标,全县平均每年新建和巩固提升50多个村。截至目前,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行政村和自然村全覆盖,建成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花桥村、何家庄、朱家沟、珍爱茶山等7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一个全域不要门票的生态旅游大景区初步形成。
 
 
    “多个管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康县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能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且各类资金分散于各部门,难以发挥最大效益。为此,康县对各类资金统筹整合、捆绑使用,建立资金整合机制,让分散的项目资金“握指成拳”,发挥出最大效益,集中力量办成一件大事。
 
 
    “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康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外在美”与“内涵美”并重。在建设中坚持“保护建筑、保存风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建筑和自然景观,把油坊、醋坊、酒坊、豆腐坊、水磨坊等传统生产经营场所保留下来;利用当地石头石片、树枝藤蔓、石碾瓦片等材料,建起别具特色的茶园、菜园、竹园;朱家沟的千年麻柳、花桥村的千年菩提都得到很好保护,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生态出“钱景”,美丽生“财富”.康县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放大生态优势、做足山水文章,创新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全域环境绿美净、全域电子商务、全域旅游景区“四个全域工程”,做精做优特色产业,真正让大自然赋予的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康县旅游综合收入从2012年的2.9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4.4亿元,带动2468户贫困群众依托乡村旅游实现脱贫,9.7万人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实现增收。
 
 
    康县美丽乡村建设不仅给农村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而且通过发展全域乡村旅游和特色富民产业,让老百姓的腰杆挺直了、脸上有光了,过好日子的底气也更足了。(完)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