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西 北 网 讯(记者 王志俭) 2020年6月30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甘南州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及2020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甘南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同心协力、苦干实干,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宗教和顺、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甘南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汪尚学,甘南州发改委主任王国庆,甘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马文涛共同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
甘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汪尚学对甘南州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通报:
一、2019年度甘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甘南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挑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遵照中央“六稳”要求,保持战略定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同心协力、苦干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宗教和顺、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止滑回稳。全州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33亿元,同比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年提高9.9个百分点,超额完成省定的2%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5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9亿元,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
(二)脱贫攻坚成绩斐然。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整合各类资金48.2亿元,实施“两州一县”脱贫攻坚方案,推动实施“十大脱贫工程”。深化中央机关和企业定点帮扶,高位推动天津东西扶贫协作,落实帮扶资金3.89亿元。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及“5+1”专项提升行动,全面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全州基层干部和1096名驻村帮扶干部扎根一线、无私奉献,付出了巨大心血和汗水,涌现出了以“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张小娟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扶贫干部。年内退出贫困村107个,减少贫困人口1.8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合作、碌曲、玛曲、夏河、卓尼、迭部6县市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临潭、舟曲两县脱贫摘帽通过省级验收,我州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三)乡村振兴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全域无垃圾三年治理提升行动,集中开展电力通讯、道路街道、景区景点、农牧村和综合市场等重点领域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清洁村庄示范县2个、清洁村庄258个,实施农牧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31个,在19个重点乡镇建设垃圾热气化处理站,行政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覆盖率达95%。投资23.2亿元,新建生态文明小康村300个。截至目前,全州建成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生态文明小康村1303个,惠及群众10.9万户、48.9万人。得到上级的肯定、社会的认可、群众的支持,特别是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其作为开展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行了专题调研,确定为加强环境治理的典型。同时,我们启动“一十百千万”工程(即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1个特色品牌,着力打造15个文化旅游标杆村、探索创建100个全域旅游专业村、加快建设1000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创新培育10000个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已经打造建成旅游专业村157个,实施旅游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个,扶持农(牧)家乐1449户,3.8万农牧民群众实现旅游收入。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完善村规民约,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村级公益性设施管护不断加强,夏河县麻莲滩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保障了647.42万亩天然林和290.27万亩公益林资源安全,国土绿化21.89万亩,义务植树345万株,退耕还林还草3.57万亩、围栏草场120万亩、建植人工草地50万亩、退化草原改良6.4万亩、沙化草原(黑土滩)综合治理94万亩、毒害草治理4万亩,中度以上退化草原减少259万亩,退化草场面积下降11.2%。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落实“散乱污”企业关停取缔、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燃煤锅炉整治措施;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城镇污水处理,落实河长湖长责任,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投入2.47亿元开展大夏河、洮河、白龙江流域综合治理;投入3.74亿元开展重点矿区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投入3550万元实施舟曲牙豁口滑坡治理等3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合作答浪沟等3个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加快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实效。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上下达的指标之内,州府合作城区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1%。
(五)特色产业稳步壮大。加快推进中藏药材、高原夏菜、杂交油菜、优质青稞、优质饲草产业带建设,农作物播种面积116.09万亩,同比增加12.58万亩,增加12.2%;粮食总产量10.51万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83亿元,增长4.7%。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扶持力度,扶持壮大畜牧产业,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41.78%、61.05%、55.94%。落实综合性扶持政策,华羚、燎原、雪顿、安多、百草等民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乳制品、水泥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26.77亿元。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投资2.65亿元,进一步完善冶力关、拉卜楞、扎尕那、俄界、大峪沟、拉尕山、“三玛”湿地、阿万仓、熊猫沟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尕秀藏寨文化生态旅游区晋升为4A级景区。新建道路观景台8处、旅游厕所140座。成功举办“一会一节”开幕式、藏地传奇自行车赛、夏河高原半程马拉松赛、卓尼自驾狂欢节、临潭洮州民俗文化节、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迭部则巴邀请赛、碌曲锅庄舞大赛、舟曲楹联文化节等一系列节庆赛事活动,“九色甘南香巴拉”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1447万人次、74亿元,增长15%、16%。去年,甘南州荣获2019年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及“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称号。
(六)城乡设施更趋完善。王格尔塘至夏河高速公路完成投资27.94亿元,卓尼至合作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渭武高速舟曲连接线建成通车。卓尼至碌曲、玛曲至青海久治、水地至拉尕山等一批联网路、断头路、旅游路建设有力推进,兰合、西成铁路前期工作取得进展。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前一年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引洮济合完成工程量的94.3%,玛曲县城引水工程顺利完成。总投资15.61亿元的城市道路、桥梁、给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高标准实施106项城区主干道节点景观打造、沿街建筑群立面亮化、楼宇风貌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投资4.5亿元,新建110千伏及以下供电线路1607千米。5G网络在合作开通,新建行政村4G基站348座。
(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放管服”、农牧村“三变”、医疗卫生、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力推进。州级公车改革全面完成,县市车改全面启动。首次参加川滇藏青交界地藏区市州长联席会议,加大与周边藏区的交往交流。天津援建的甘南特色产业园建成运营,甘南州天津劳务工作站挂牌成立,津洽会、津企陇上行签订结对帮扶协议40个。“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加快,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5个,签约项目总投资43.5亿元,在建项目102个,到位资金31.7亿元。对外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967万元。
(八)人民福祉日益增进。2019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55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92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37元,增长9.9%。新增城镇就业53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3%。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4162户,改造存量危房869户,农牧村住房安全保障实现全覆盖。农牧村妇女“两癌”检查等18项省州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全力应对舟曲东山牙豁口滑坡、迭部次哇山洪等自然灾害,特别是夏河10•28地震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群众安置、恢复重建有力有序,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今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州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全面落实各项普惠支持政策,一面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抓疫情防控,一面统筹兼顾、积极主动抓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加快恢复。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2.6%,增速居全省第8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增速居全省第3位;工业经济和城乡居民收入两项指标增长加快,财政收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大幅回落。1至5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人民币贷款增长加快,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降幅收窄,经济运行整体逐月向好。预计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将进一步收窄,下半年实现正增长。上半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强化防控促平安。州委、州政府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多次召开州委常委会议、州政府常务会议、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复工复产工作会议等,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强化协调、加大督导,层层传导压力,逐级推动落实,压实各级责任,织密疫情防控网,持续巩固防控成效。二是细化政策促复产。根据省上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进一步细化实化了中央和省上关于融资支持、稳岗就业、税收优惠、降低成本等优惠政策,将41户企业列入州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范围。建立了州级领导分片包抓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和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对33户规上企业、11户规下有望入规的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包抓,督导企业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推动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全州建筑行业、工矿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应开工企业全部复工复产。三是抓好项目促投资。以“三个清单”为抓手,实行省列重大项目日调度、重点投资项目周调度、清单实施情况月调度,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复工。截至目前,在库投资项目共263个,已实施234个,开工复工率89%。西成、兰合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西成铁路预计10月份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卓合、王夏高速公路和卓碌二级公路加快建设。峰迭至代古寺、康乐至卓尼、江果河至迭部、舟曲至四川永和等重点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新建农村公路及交通扶贫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严格执行“965356”建设标准,细化“七改六化三治两分离”措施,全面推进2019年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收尾工作,加快实施今年的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实施招商引资新建在建项目85个,到位资金6.5亿元。四是做实产业促振兴。旅游产业方面,加快推进“一十百千万”工程,高标准建设15个叫响全国的文化旅游标杆村,创建100个全省一流的全域旅游专业村,培育3000个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农牧产业方面,立足资源禀赋,扶持牛、羊、果品、蔬菜、药材、马铃薯、蕨麻猪、从岭藏鸡等八大产业,不断优化特色种植业结构,生态畜牧业效益不断提升,全州贫困村合作社和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生态产业方面,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十大生产业发展部署要求,重点抓好我州文化旅游、循环农牧业、中藏医药、通道物流、节能环保和数据信息六大类生态产业开发建设,一批重大生态项目正在加快实施。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已完成各县市产业园区建设规划,正在加快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促进企业入园工作。五是落实“六保”促增速。深入贯彻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4月27日、28日全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促消费扩内需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制定印发了《六保工作任务分解表》《关于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及农村道路等八个专项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和责任分工等,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六是强化保障促民生。从4月9日开始,各级各类学校陆续开学,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公共交通全面恢复,累计运送旅客4万人次。全力扶持各类市场主体加速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目前全州市场主体复工复产率达到98%,市场主体存量基本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认真做好稳就业工作,举办线上招聘会4场,参会企业142家,提供就业岗位544个。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坚持培训、鉴定、输转一体推进,组织输转富余劳动力7.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7亿元。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累计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对象33.32万人次发放社会救助10997.54万元。加大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工作力度,积极落实企业、工商户税收减免和金融支持政策,极大地减轻了企业负担。
三、下一步着力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国“两会”和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和州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绿色崛起步伐,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六保”等工作,力促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一是坚决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严格按照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总攻令要求,围绕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全面完成各项冲刺清零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扶贫普查任务,抓扶贫产业培育,防自然灾害返贫,不断巩固脱贫成效,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二是全力确保“六保”任务落地见效。落实落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投资项目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既定目标,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举措,全力抓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落实,认真做好农牧村道路建设、天然气入户、电网改造、农村水网建设、冷链物流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物资储备和新基建等各项工作,多措并举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三是精心谋划项目推进工作。围绕新基建七大领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白龙江流域综合治理、六大生态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方面,谋划一批事关甘南发展全局的利好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抢抓国家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这一重大政策机遇,抓紧储备、申报、实施一大批专项债券项目,促投资、扩内需。按照“挖潜力、保存量、扩增量”要求,加强重大项目运行调度,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积极做好已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的项目验收工作,全面完成“十三五”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任务。四是着力抓好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认真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提升行动,重点围绕现代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两大首位产业,聚焦畜产品、乳制品、文化旅游、民族用品等传统产业,依托内力联动和外力协助推进技术创新、设备更新、产品升级,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深入推进“一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改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全面落实景区景点免门票等优惠政策,着力打造甘南自驾游、团体游、避暑游、养生游“天堂”。五是持续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推动整改要求全面见底、整改工作全面见效。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推动整改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全面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平。六是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国家战略、改革举措,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做法,结合甘南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全力在“生态甘南、旅游甘南、文化甘南、多元甘南、幸福甘南、智慧甘南、健康甘南”七大甘南建设上有所创新和作为,科学精准绘就甘南新一轮发展蓝图。七是持续增进各族人民福祉。围绕上学、就医、养老等短板,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提质、棚户区改造等计划,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加强文化、教育、卫生、养老、就业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党建引领,强基固本,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道路交通安全、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近年来,甘南州把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进行重点打造,去年州上提出并实施了振兴乡村旅游的“一十百千万”工程,请问甘南州的思路与做法有哪些?
甘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马文涛
马文涛:为进一步释放文化旅游在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推动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蝶变效应,州委、州政府提出创新打造“一十百千万”工程。
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2月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2019年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2019年8月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落实“二十字”总要求,深度聚焦“五大生态”和“十大环境”建设目标,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地位,发挥文化旅游首位产业优势,按照“以点带面抓示范、摧枯拉朽抓蜕变,剑走偏锋抓亮点、差异发展抓孤篇,依据禀赋抓景观、彰显民俗抓多元,诗情画意抓体验、突出人文抓情感,丰富业态抓内涵、塑造品牌抓爆点”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进程,真正让文化旅游成为促进农牧业全面升级、农牧村全面进步、农牧民全面发展的新动能,成为带动各族群众摆脱落后面貌、决胜区域竞争、实现后发崛起的新引擎,成为撬动大美甘南横空出世、精彩绽放、华丽转身的新支点。
主要做法是:从2019年10月起,按照“1年取得明显进展、3年实现重大突破、5年完成建设任务”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一十百千万”工程,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这一特色品牌,着力打造十五个叫响全国的文化旅游标杆村,探索创建一百个全省一流的全域旅游专业村,加快建设一千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创新培育一万个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确保“十四五”末全州文化旅游整体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达到2400万人次和120亿元,为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实现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2019年9月20日,州委、州政府在临潭县冶力关镇召开了全州乡村旅游、环境革命现场推进暨“一会一节”总结会,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我州乡村旅游发展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创新打造“一十百千万”工程的思路,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我州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任务。随后,州委、州政府根据会议精神出台了《关于创新打造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大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和州直相关部门相继召开“一十百千万”工程动员大会,对抓好全州“一十百千万”工作进行了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制定了《实施方案》,逐级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二是制定行业规范,提升建设水平。为进一步规范一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州上安排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甘南州旅游风情线观景台建设规范》、《甘南州旅游风情线观景台厕所建设规范》、《甘南州文化旅游标杆村建设规范》、《甘南州全域旅游专业村建设规范》、《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服务质量农(牧)家乐等级标准》、《甘南州观景台及旅游厕所管理办法》等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
三是加快“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步伐,以“十大景区”为重点,持续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上半年下达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10个,落实资金3.14亿元。深入实施旅游景区品牌战略,冶力关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体系材料已经省厅初步审查,扎尕那、阿万仓景区和博峪—力赛村、安果村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积极推进。以“生态高地、人文宝地、红色圣地、梦想福地”为主题板块,以“全息投影、三维技术、数字集成、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加快实施冶力关甘南文化旅游智慧展厅建设项目。着力打造“厕所革命”藏区实践升级版,摒弃低水平建设、经常性维修这一顽疾,科学化布点、标准化建设、科技化支撑,高标准建设3A级旅游厕所28座,目前5座已完工,其余正在加快建设。
四是加强“九色甘南香巴拉”品牌营销。创新文化旅游宣传模式、手段、载体,依托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媒介,精心开展“短、平、快”宣传营销活动,发布短视频51期,阅读量突破430万+,为广大游客“选择甘南游、记住甘南美、缔结甘南情”搭建了网络平台。认真做好“疫尽甘来”抖音宣传活动,加大甘南美景美食、民族风情等抖音作品推送力度,面向五湖四海展示了大美甘南新形象。紧扣5•19中国旅游日主题,举行“陇上花开•相约甘肃”甘肃乡村旅游美丽之旅推介甘南分会场网络直播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加强文化旅游宣传调查研究,《创新打造九色甘南文化旅游宣传新路径》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提名奖。
五是加快推进“一十百千万”项目建设。为加快推进“一十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全州副地级以上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认领建设任务,下沉县市开展工作,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各县市党政一把手各负其责、靠前指挥,带头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努力当好工程建设的指挥员、协调员、督查员;州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配合县市推进项目建设,形成了全州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目前,15个文化旅游标杆村已完成90%建设任务,100个全域旅游专业村正在按照年度任务有力有序推进,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全面开工建设。
甘肃农民报记者现场提问
请问疫情发生以来,甘南州在促进企业复工复产、项目开工复工方面的一些主要做法和成效有哪些?
甘南州发改委主任王国庆
王国庆: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甘南全州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促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加强领导,全面推进精准包抓责任制管理。及时制定了细化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方案,狠抓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建立了州级领导分片包抓工作机制和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实行“三包”责任机制(包疫情措施落实、包支持政策兑现、包经营困难解决),采取联审联批、线上指导、上门服务等方式,及时回应企业关切,落实减税降费、延迟缴费等优惠政策。项目开工复工方面,制定了《甘南州2020年省、州列重大项目及州级领导干部包抓清单》等4个清单,全面推行清单化管理,理顺责任分工,明确节点时序,落实定期检查、协调、调度等推进措施。
二、因企施策,深入落实落细支持政策。一是想方设法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深入企业工厂先后为130余户中小企业解读国家和省、州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优惠政策,认真落实“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措施,积极解决企业防控物资保障、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融资需求、用工需求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开设项目服务“绿色通道”,推行容缺受理、网上审批、电子招投标,强化土地、资金、用工、用能等要素保障,并实行“欠费不停电”,推动企业尽可能满负荷运行生产。二是加大对重点保障企业帮扶。共推荐上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59户,其中10户列入国家名单,24户列入省级名单,另有4家纳入国家疫情保障专项贷款名单。为重点保障企业协调落实贷款1.18亿元、财政贴息84万元,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笔330万元。三是加大财税支持。累计已减免税费1.1亿元(其中税收1.01亿元,社保费300万元),667户纳税人享受疫情防控增值税优惠减免税额309.2万元,53户纳税人享受疫情防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额60.3万元,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12.6万元。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全州金融机构已向企业发放复工复产贷款4.8亿元,春耕备耕贷款3亿元,为1400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8亿元、贷款获得率提高至97.4%。为2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13家、州级9家)落实贷款12.3亿元(省级企业11.6亿元、州级企业6420万元)。五是减免企业房租。州内2家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已为所有入孵企业减免场租费,州级为23家个体商户和3家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18.6万元。六是实施援企稳岗和缓缴社保费用。累计已减免企业养老等社保费302万元,返还稳岗失业保险补贴313万元,受益职工8302人,企业303户。
三、紧盯投资,力争实现“拓存创增”目标。一是简化审批程序,加快项目前期。进一步简化了审批程序,将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3个工作日内;开辟了采购招标绿色通道,简化了招标程序;推行项目承诺制、容缺受理、代办服务、模拟审批、区域评估、“多规合一”和“多评合一”等办法,加大了甘肃政务服务网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推广应用,落实“不见面审批”,实现了清单之外无审批。二是加大项目储备,夯实发展基础。围绕黄河上游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白龙江流域综合治理等领域储备项目24个,总投资773亿元。围绕“七大领域”“十大行业”申报专项债项目387个,专项债券总需求174.4亿元;谋划了甘南州第一批疫情防控储备项目116项,总投资27亿元。三是强化项目争取,夯实资金保障。目前我州共落实2020年项目资金36.8亿元(其中:2020年藏区专项30.45亿元、棚户区小区改造配套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2.01亿元),占全省总盘子的35.2%,位居14个市州首位。
香港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今年是研究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请问甘南州未来五年发展的基本思路和谋划重点有哪些?
汪尚学:“十四五”时期是甘南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决胜期、生态建设的爬坡期、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加速期,更是实现绿色崛起发展,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南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为把握好历史新机遇,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甘南州将以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原则和方略为遵循,坚守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两条主线,筑牢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安全屏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开创甘南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建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政局稳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幸福美好新甘南。具体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的讲话和在河南郑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两次都提到了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为我们抓好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启了重大战略机遇,坚定了我们继续举生态旗,走生态路,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这个重大国家战略,紧扣“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讲好“黄河故事”,做好“黄河文章”,不断提升国家西部生态屏障的地位,全力推进“一源区、二主线、三空间、四流域、五重点、六产业”的发展战略(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这个重大国家战略,构建甘南生态特区和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国家级示范区,坚守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两条主线,优化生态保护、农牧业生产和城镇发展三大空间布局,全面推进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四大流域系统治理,落实好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经济发展和黄河文化建设五大重点任务,发展好循环农牧、文化旅游、节能环保、藏中医药、通道物流、数据信息等六大生态产业),切实落实生态保护与修复、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经济发展和黄河文化建设等五大方面106个、总投资2124.29亿元的项目规划,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甘南落地生根。
二是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是甘南藏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先行版。未来五年,我州将以纵深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升级版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在“十三五”建成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继续深入推进,再建设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实现全州自然村全覆盖。坚持“965356”标准(基础设施达到9化,公共服务具备6有,富民产业实现5提高,区域环境落实3整改,卫生治理实行5集中,社会管理实现6个好),全面推进“六化七改”工程(硬化、绿化、亮化、净化、文化、美化;改圈、改厕、改厨、改炕、改院、改房、改人),扎实开展“三治两分离”行动(治乱建、乱排、乱弃;人畜分离、柴草分离),创新打造形态各异、风格鲜明、不同类型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全面提升农牧村人居环境,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文明进步。同时,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甘南藏区农牧业全面升级、农牧村全面进步、农牧民全面发展,努力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三是着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甘南是内地连接藏区的重要通道,被誉为藏区实现现代化的跳板。交通是制约甘南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区位优势发挥的最大短板。未来五年,我们将高标准谋划和推进甘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力构建以“航线+铁路+公路”为主体的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航空网络、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出省公路建设,开工建设兰合铁路、西宁(经合作)至成都铁路、G0611线赛尔龙(青甘界)至郎木寺段国家高速公路,努力提升甘南藏区连接内地和其他藏区的交通网络。加快推进“两纵两横一枢纽”区域交通体系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主要景区通二级路、乡村道路全面升级改造的目标。打造以州府合作为中心辐射的5大对外交通通道,大力提升经济圈互联互通水平。通过适度超前的交通体系建设,补齐交通短板,打破瓶颈制约,使甘南真正成为藏区实现现代化的跳板。
四是加快六大生态产业发展。产业是支撑藏区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和基础。甘南在产业发展选择上,必须坚持生态优先,通过禁止和减压高污染、高排放的矿产、冶金等第二产业,着力推动绿色发展。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农牧业生产和城镇发展三大空间布局,围绕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以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两大首位产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循环农牧业、文化旅游、中藏医药、通道物流、节能环保和数据信息6大生态产业,打造甘南特色产业品牌。一产方面,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建设西北地区高原绿色有机农牧产品加工基地,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和服务体系。三产方面,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实施“一十百千万”提升工程,深度挖掘黄河流域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优势资源,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州向文化旅游产业强州转型升级。通过首位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甘南藏区自我发展、自我造血的能力。
五是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新一轮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一批城区天然气利用、城镇集中供热、供水改扩建等项目,完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打造农牧村特色文化产业和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助推“文化甘南”建设,提升各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作为基本出发点,在人口、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养老与社会保障等领域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落实更有力的政策扶持,实施更有效的战略举措,使全州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夯实甘南藏区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