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西 北 网 讯(记者王志俭文图)甘农大的第一代大学生康发程,在耄耋之年历时12年编纂了两本书。一本是村史,一本是谱牒,活化本土文化留住文化乡愁。
常理说耄耋老人本应儿孙绕膝颐养天年,老人为何要自讨苦吃呢?带着倾佩和疑惑心情,4月7日一行前往临洮县采访这位传奇老人。康家崖村街边有座楼房,显眼位置写着大泉招待所几个大字。老人和儿子康智居住在一起,三楼一间屋内沙发上躺着一位瘦削老人。
老人虽然腿脚不便,但头脑清醒思维清晰。他自我介绍叫康发程,今年已经85岁这两年身体不是太好,平时就在家中静养。
说起编纂两本书老人眼中发光,“第一本地域沿革书已经完成,第二本书已进入收尾阶段。能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两本书的写作和编纂,算是与国与家族都有个交代了。”
2008年已经73岁的康发程,决定编写《临洮县康家崖村史和康姓源谱》。“我写这两本书的目的,是要让后人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得,不能忘记历史和传统文化。”
“写作这两本书耗费了我的全部精力,12年来我没有休息过一天。利用各种渠道先后走访了永登和临洮县的几十个村庄、上百位老人。还先后到省、市、县等多家图书馆、档案馆查阅资料,对比传说和文献记录。并走访专家学者认真分析研究,最后得出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地域、家族起源。”
说起12年的甘苦,老人讲其实近两年最为艰辛。因为年老多病身体大不如前,搜集资料需要手拿马扎,走几步就要坐下休息会。第一本书已印刷150多本,并且还被省图书馆和兰州档案馆收藏,第二本书很快也会面世。"我是甘农大的第一代大学生,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能在古稀之年完成这两本书的写作编纂,我感到自己的的老年生活过得忙碌充实和愉快!"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