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28天之后,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公告,决定自当日14时起,将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级别由一级应急响应调整为省级三级应急响应。
下调应急响应级别,不是要“撤出战斗”,而是要同时打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场战斗。
“作出这样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我省疫情防控工作就要松口气、歇歇脚,而是在更加科学规范、更加细致有效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为复工复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力有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2月24日上午,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
下调应急响应级别以来,我省各地各部门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要求,全面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策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疫情防控工作,真正把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底、抓到位。
在“抗击疫情”战场,我省根据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了《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指导意见》。
根据甘肃省新冠肺炎县区疫情风险评估分级标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控专家组于2月25日对全省86个县市区和嘉峪关市、兰州新区、甘肃矿区疫情进行评估分级。截至2月24日24时,全省各县市区中,低风险县区为85个,中风险县区为4个,无高风险县区。
在分区分级基础上,全省防控措施更精细、更精准,也更加有效——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策略,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加大疫情防控力度,尽快实现确诊、疑似、留观、隔离人数的存量清零和零增长的“双清零”目标,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月23日,省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省级三级应急响应防控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强调,要持续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措施,建立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其中。农村地区要积极落实属地责任,强化网格化管理措施,乡镇、村组不得限制本地和来自低风险区的人员出入;对来自省外疫情严重地区人员及省内中风险区无健康出行码的人员,落实医学观察措施;在规范流动人口管控方面,推广使用健康出行码方便群众出行。
为持续巩固防控效果,陇南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2月28日发布《关于切实加强个人防护的通告》,在继续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引导群众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争取早日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战场“战役正酣”,各地复工复产有序开展,从“启动键”逐步推向了“快进键”。
2月17日,在武威市天祝县德青源金鸡扶贫产业园鲜蛋自动化包装车间内,工人们戴着口罩,熟练地挑选、包装一枚枚鲜蛋。这些鲜蛋将源源发往省内外市场。
该产业园共有职工61人,其中贫困户26人。目前蛋鸡存栏量60万只,日均产蛋量28万枚。公司投产以来累计向244户贫困户分红24.54万元,向165个村集体分红425.46万元。
疫情发生后,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德青源金鸡扶贫产业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生产,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安全复产。
截至2月24日,低风险区的皋兰县内,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复工复产,4家大型超市全部营业,92家蔬菜水果店全部营业,其他工业企业、商贸流通、食品生产、餐饮商铺等正在积极有序复工复产。
一个咨询能否生产医用防护服的电话,改变了际华三五一二皮革服装有限公司原定的生产计划。
公司位于兰州新区,原本是生产被服、毛皮及其制品的综合性企业。疫情发生后,通过政企联动,公司仅用5天就完成了生产设备改造调整、车间生产线转型转产工作。
2月11日,公司第一件防护服样品正式下线;13日实现小批量试生产;15日实现大批量生产;18日公司4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日产量达1100套;22日起,随着新扩充的两条生产线释放产能,日产量达2500套左右。
复工复产,交通运输须先行。
应急响应级别下调后,省交通运输厅第一时间召开视频会议,安排部署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抗击疫情”和“经济发展”两个战场,全力恢复交通秩序和运输服务,积极促进交通有效投资,努力完成公路水路年度目标任务。让公路建设企业感到温暖和振奋的是,省交通运输厅明确,全省公路建设项目疫情防控期间产生的防疫措施费用列入工程造价,通过设计变更程序进行审批,切实为企业减负。
截至2月28日,全省29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已复工27个,复工率达93.1%,其他国省干线及旅游公路复工率也达到了50%以上。
应急响应级别下调后,省发展改革委明确,要按照推动省列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复工的要求,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和前期工作,加强投资调度管理,强化资金要素保障,抓实重点领域补短板项目建设,力保全年投资目标任务完成。
截至目前,省发展改革委谋划推出重大项目4000多个,形成储备一批、安排一批、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对于不少企业来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一定影响:不复工,经营压力大;复工,又面临疫情扩散的风险。
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冲疫情对经济影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完善融资服务、稳岗就业、财税支持、降低运营成本、强化服务保障等6个方面提出36条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省工信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指导督促企业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积极组织引导企业科学有序复工复产。截至2月28日,全省累计排摸规下工业企业6791户,复产率38.7%;全省31户重点调度企业,连续生产和节后已复产30户,复产率96.8%;百户重点监测企业累计复工复产79户,复产率79%;正常生产情况下用工人数33.7万人,返岗23.7万人,复工率70.2%;173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复产1376户,复产率79.5%。
2月27日7时48分,G4704次“定制式”复工复产动车专列从定西北站驶出,来自定西、通渭、漳县、岷县等地的1083名务工人员,乘坐专列赴福州返岗复工。这是继2月21日以来,从定西开往福州的第二趟务工人员返岗高铁专列。
为确保农民工安全返岗复工,我省建立了由人社部门牵头,公安、交通、卫健、铁路、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协作联动,省市县三级统一作战的工作机制,定制专车、专列、包机,开展“点对点”“门对门”、一站式送达服务。
同时,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省已有842家扶贫车间复产,将带动2.67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春耕生产从南到北全面展开,目前全省主要农资储备量达7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率达64%,涉农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春季各项农业生产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