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走进临夏县乡镇村庄,庭院整洁,巷道干净,公路两旁鲜花盛开,一派美丽景象。
这些改变,得益于临夏县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近年来,临夏县为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村庄,以房屋改造、厕所改造,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展庭院、巷道、厨房、土炕改造和垃圾污水处理,拆除违建、残垣断壁和废弃圈棚,全力整治农村“脏乱差”问题,昔日旧貌换了新颜。
美化环境 改变村貌
“庄子巷道窄、环境差,粪堆、柴草和垃圾堆在路边,路也没硬化,一下雨鞋上就沾满泥……”说起临夏县红台乡卜家台村卜家台社曾经的村容村貌,今年84岁的卜成祥老人深有感触。
在这里,展现眼前的是村口新建的小花园、干净的通村路以及种满各色花卉的小巷道,村民们三三两两聊天散步。听村民们聊起卜家台社的昔日容貌,如果不是有照片,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那样一幅景象。
红台乡党委副书记马俊龙说,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红台乡集中开展以拆旧排危和环境集中整治为重点的专项行动,按照“拆旧建新”和“整洁宜居、美观适用”原则,拆除破、烂、旧建筑,对全乡范围内536户群众围墙、大门、院子、厨房和厕所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对村里村外、公路两侧墙体进行粉刷,并组织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栽植道牙石、木式栅栏墙,修建门前小花园,安装路灯,使乱草棚变小花园,整体面貌有效提升。
“广场、巷道和院子都硬化了,花草也种了,破旧房子拆除了,通过改炕改厕改暖,有了暖气和电炕,又干净又环保,好得很。”卜成祥看着农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心里十分高兴。
来到北塬镇崔家村,一座座新建的房子干净漂亮,道路两旁栽种着鲜花和行道树。不远处的钱家村,村民将自家房屋改成的农家乐正在营业。走进村民家,经过改造后的房屋庭院焕然一新,电炕、暖气、水冲式厕所经过改造已全部配齐。“以前是大家院里干净,院外脏乱,经过改造,整个村子环境都好了。”一位村民说。
“为打造秀美北塬,我们将农村棚户区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实施棚户区改造670户,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北塬镇党委书记曹孝文告诉记者,在人居环境改善过程中,镇里以改善住房条件、提升人居环境为出发点,结合棚户区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开展拆旧排危,通过改造人居住房、厨房、厕所、庭院、大门、围墙以及巷道硬化、渠道改造、自来水管网改造等13项,实现了美化进院落、畜禽进圈舍、垃圾出村庄。
临夏县农业农村局能源发展中心主任俞春生介绍,按照2019年村庄清洁行动方案,年底前要创建完成35个“清洁村庄”,目前通过县级自验完成20个“清洁村庄”。今后将以此宣传加强农村生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帮助村民增强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发展产业 助农增收
村庄美了,环境好了,农民如何在优美的人居环境中实现增收呢?
在红台乡红沟村,记者看到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个小院子,除了种植各类蔬菜,还栽种着核桃树和油桃树。“这些是我们在公路两侧打造的花园式经济林带,以助农增收为目的。”马俊龙介绍说。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红台乡结合本乡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特色种植产业,从今年年初开始,结合拆旧排危行动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打造花园式经济林带,在“临大”公路沿线5个村11公里的川区耕地上,栽植以油桃、皮特果为主的经济林1700亩。在苗木管护工作中,结合村级扶贫产业合作社模式,将1700亩土地流转给相关村社的163个致富带头能人,形成家庭农场主管理模式,实现流转土地1700亩,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如果说红台乡助农增收是依靠经济林带的建设,那么,北塬镇群众增收则是依靠北塬塬头观光路建设。2013年,临夏县充分利用北塬塬头紧邻临夏市城区的独特地理优势和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北塬塬头观光路经济带。观光带建成后,北塬镇通过政府引导、群众筹资方式,鼓励和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发展餐饮服务、布鞋加工、观光采摘和娱乐休闲等特色产业,并积极发展农家乐。现已建成北塬人家系列农家乐27家,吸纳周边群众就业300余人,人均年增收3万元。在旅游旺季,通过摆设茶座摊点等方式,增加了周边群众收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在百益农业园区大力发展草莓采摘等观光旅游农业。据不完全统计,塬头观光路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创旅游收入8000万元。
经过努力,基础设施建设、休闲农家院建设、棚户区改造、塬头路美化绿化亮化等项目相继完工,塬头路综合开发已全面展开,有力带动了北塬镇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