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9月5日电题:一个塑料袋背后的脱贫考量
新华社记者张文静、姜婷婷、文静
游客在扎尕那景区游览拍照。新华社记者马宁摄(资料图片)
以前,提起塑料购物袋,牧民欢革就很恼火。“塑料垃圾,导致牛羊误食死亡,影响经济收入。”而现在,他没这个担心了。因为,欢革所在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已全面禁塑。
甘南州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过去,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造成甘南高原湖泊、水体等受到污染,影响牛羊等牲畜健康。
2013年4月,甘南州在全州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还草原一片纯净。
堵住塑料购物袋的生产源头、加大对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的检查频次、主动发放环保购物袋……甘南州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多个措施推动禁塑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整治,42岁的欢革看到了草原的变化:牛羊因误食塑料袋死亡的情况绝迹了,养殖的收入逐渐提高。他也意识到,“禁塑是为了自己好”。
由此,“提起布袋子”“拎起菜篮子”在甘南藏区成为新时尚。而甘南州不想止步于此。因为,人畜混着住、污水到处流、垃圾堆成山的环境乱象依然存在。
2015年,甘南州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铲除卫生顽疾,还原自然底色。地方政府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纳入县区一把手考核内容及网格化管理体系,打造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
甘南州夏河县曲奥乡人大主席芦松鹏介绍,起初,农牧民不适应,仍然乱扔乱丢垃圾。乡镇干部想了很多办法激励群众提高卫生意识,如每季度评选一次环境卫生整洁村和家庭,适当给予奖励;村民分组,轮流负责村内环境卫生,确保视线之内无垃圾。
一时间,在环境整治上,曲奥乡的村村落落、家家户户从被动打扫转变为自觉劳动,甚至形成了“攀比之风”。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的尕海湖。新华社记者陈斌摄(资料图片)
甘南州州委书记俞成辉介绍,“近几年,甘南基本做到了草原湖泊一个样,山川河流一个样,城市乡村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房前屋后一个样。”
甘南州政府有更大的雄心壮志。这里,自然景观雄奇秀丽,民族风情色彩缤纷。但依山傍水的村落“颜值”不高,群众“钱袋子”不鼓。
对此,甘南州加大投资力度,在全州打造生态文明小康村,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改造乡村,补齐短板,以实现乡村振兴。
走过寺院、驰骋草原、深入乡村,当汽车缓缓驶入甘南藏区,美景一幅接着一幅,宛如画中游。
游客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帐篷城景区游览(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陈斌摄(资料图片)
甘南州碌曲县尕秀镇党委书记苏努东珠介绍,尕秀村曾经是一个杂乱的草原定居点,而现在是当地生态旅游第一藏寨。干净的村庄成了游客眼中的风景。“全村300多户有86户开办了牧家乐,平均年收入5万元左右。”
村民旦正如在政府帮助下修建了房子,开办了牧家乐。从布置房间、接待游客到个人卫生,他学了不少。独特的藏式风格装修以及妻子精湛的厨艺,使他开办的“德乐牧家乐”深受游客喜爱。
数据显示,甘南州累计投资100亿元,开工建设1000余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实现稳定脱贫9740户4.14万人,其旅游扶贫减贫模式入围“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2016年2月,甘南州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从过去脱贫摘帽靠放牧到现在发展旅游奔小康,环境整治为甘南藏区带来了更多商机。2019年上半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619.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25亿元,分别增长10.83%和8.38%。
旦正如说:“村子越来越美,来的游客多了,挣的钱就多了,心情也越来越好了。”(完)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