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合以瓣大肉厚,风味甘甜,营养丰富,品质最佳,名列栽培百合之首,素有"兰州百合甲天下"之称。“我们家也可称的上是百合世家,从我太爷那一代人开始种百合一直延续到现在,连续四代人从事同一个行业才有今天的我,我也成了兰州百合种植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们的下一辈已接过了接力棒,致力发展百合深加工产品和电商销售。”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支书高作旺如是说,他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兰州百合作为名菜佳肴弛名中外,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极有声誉,十分畅销,兰州也赢得了“百合之都”的美誉。追本溯源,这离不开“天下百合第一村”——袁家湾村几代人的坚守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百合种植技术的传承,更是承载了村史遗风和沉淀了农耕文化。
“兰州百合在袁家湾种植时间己有150多年的历史。”高作旺介绍,解放前袁家湾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当时村民的经济收入就靠种植百合。但那时还没有公路,生活用品匮乏,市场对百合的需求规模不大,每户村民种植的百合也不是很多,每年到收获的时节,靠骡子或驴驮到兰州城里换几块银元,精打细算买点生活用品也就所剩无几了。虽然如此,在朴素的向往农业丰收的动力支持下,勤劳的袁家湾人种植百合的技术日趋成熟。
“百合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是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好时代。”高作旺记忆犹新地说,自1979年农村土地承包到户,百合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起初的袁家湾村发展到了现在的全省范围之内适宜栽培的二阴山区多有种植。同时,产品类别上,从开始在城里卖毛百合到现在的好多种深加工产品;销售途径上,从最初的人背驴驮到现在的电商销售;销售范围覆盖上,从最早的本地销售发展到如今的走出国门……高作旺乐呵呵地说:“咱百姓的生活也从以前的解决温饱到现在的住小洋楼、开小汽车。”
在袁家湾村,百合栽培见证了历史和发展,也承载着村史遗风。为塑造美德新风尚,建设文明美丽新家园。2018年,在发展百合特色旅游小镇项目的同时,袁家湾村在已有百合文化展览馆的基础上,多方征集反映村级建设发展历史变迁的文献资料、实物工具等遗迹,如老地契、百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证、百合收入分红证等,建成了以百合非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各类志书为参考,集村史溯源、农耕文化、民风民俗、村大事记等9大模块600余件陈列品的村史馆,全面展现了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历程,使袁家湾村的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群众投身家乡建设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据了解,2018年,七里河区百合种植户达1.1万户5.9万人,百合种植面积达5万亩,百合产量达2.9万吨,百合销售产值达8.6亿元,人均百合收益达8068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8172元的44.4%。截至目前,全区从事百合生产专业合作社达到了80家。有28家企业通过政府在淘宝、天猫、阿里巴巴和三维商城等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了线上销售业务,在200多家百合系列产品店铺中,有130多家开展了线上销售业务,建成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3个,形成了“互联网+”三级电商销售服务体系。
目前,兰州百合已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中国驰名商标、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优质特产奖等一系列国内外大奖,同时,被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授予兰州市“中国百合之都”称号,认证七里河区为“中国优势生态区域”,2016年全国百合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成功。2017年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第二十届中国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洽谈会优质产品奖以及全国十佳蔬菜地标品牌,至此,兰州百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