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电商中心的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孙康洁 摄)
“以前我们种的胡麻、豌豆、玉米没人收购,自从签了订单以后,合作社不但上门收购而且还给我们很好的价格,我们种的小杂粮再也不愁卖了。”甘肃庆阳环县刘渠村订单种植贫困户刘扬春说,这一切得益于环县的电商发展。
据了解,甘肃环县是传统农牧业大县,境内盛产荞麦、谷子、燕麦、豌豆等五谷杂粮和胡麻、黄豆、葵花等经济作物,是中国“小杂粮之乡”;全县羊只饲养量居甘肃省第二,“环县羊羔肉”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环县县域文化底蕴深厚,香包、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做工精致,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道情皮影独树一帜,先后16次出国出境交流展演,是“中国皮影之乡”。但长期以来,受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大量优质农特产品价格低廉、销路不畅,“养在深闺无人识”,仅限于自产自销,广大群众“守着金山缺饭吃甚至讨饭吃”。
近年来,环县抢抓国家“互联网+”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机遇,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创新电商扶贫举措,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初步探索形成了合作社统一订单、企业统一加工、“环乡人”统一品牌、网货中心统一包装、溯源体系统一监管、物流体系统一配送的“六统一”电商发展模式,初步实现了企业增效、就业增加、农民增收的阶段性目标。
截至2019年5月底,环县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179个(覆盖率71.3%),实现了21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培育电商种子企业48户,发展网上销售企业230家、个体网店经营户(含微店)1216家,带动就业7200人以上,2015以来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6.82亿元,网络零售额3.49亿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1400元。
据介绍,2018年6月,在甘肃省电商扶贫工作推进会上,环县电商企业订单种植带贫模式被列为甘肃省电商扶贫典型经验进行推广。
部分电商产品。(孙康洁 摄)
人民网兰州6月23日电(王文嘉)“以前我们种的胡麻、豌豆、玉米没人收购,自从签了订单以后,合作社不但上门收购而且还给我们很好的价格,我们种的小杂粮再也不愁卖了。”甘肃庆阳环县刘渠村订单种植贫困户刘扬春说,这一切得益于环县的电商发展。
据了解,甘肃环县是传统农牧业大县,境内盛产荞麦、谷子、燕麦、豌豆等五谷杂粮和胡麻、黄豆、葵花等经济作物,是中国“小杂粮之乡”;全县羊只饲养量居甘肃省第二,“环县羊羔肉”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环县县域文化底蕴深厚,香包、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做工精致,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道情皮影独树一帜,先后16次出国出境交流展演,是“中国皮影之乡”。但长期以来,受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大量优质农特产品价格低廉、销路不畅,“养在深闺无人识”,仅限于自产自销,广大群众“守着金山缺饭吃甚至讨饭吃”。
近年来,环县抢抓国家“互联网+”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机遇,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创新电商扶贫举措,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初步探索形成了合作社统一订单、企业统一加工、“环乡人”统一品牌、网货中心统一包装、溯源体系统一监管、物流体系统一配送的“六统一”电商发展模式,初步实现了企业增效、就业增加、农民增收的阶段性目标。
截至2019年5月底,环县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179个(覆盖率71.3%),实现了21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培育电商种子企业48户,发展网上销售企业230家、个体网店经营户(含微店)1216家,带动就业7200人以上,2015以来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6.82亿元,网络零售额3.49亿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1400元。
据介绍,2018年6月,在甘肃省电商扶贫工作推进会上,环县电商企业订单种植带贫模式被列为甘肃省电商扶贫典型经验进行推广。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