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参加扶贫夜校
初夏的夜晚,礼县雷坝镇关西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灯火通明,室内挤满了前来聆听讲座的当地群众,室外不时传出雷鸣般的掌声……为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加快脱贫进程,礼县在全县56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办了以“扶智扶志”为主题的扶贫夜校,夜校整合各种资源,围绕政策宣讲、产业培训、法律法规、移风易俗、文明风尚等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讲课堂,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成为群众脱贫路上的“加油站”。
敞开大门 引来各路人才上讲台
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扶贫夜校,以村为单位,由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负责实施,邀请理论工作者、新乡贤、先进典型、“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等文明实践志愿者,运用党员干部文明实践队、理论宣讲队、志愿者文明实践队、新乡贤文明实践队、先进典型文明实践队、“五老”文明实践队等“六支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帮扶单位及乡镇领导带头宣讲,并选派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授课;动员本村脱贫致富模范、新乡贤、“土专家”等本土人才现身说法;邀请优秀党员担任讲师;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举办讲座,内容丰富、别开生面,深受群众欢迎,真正成为宣传政策、倡导文明新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群众精神脱贫的大讲堂。每讲完一堂,都会引起群众广泛的热议。
小小课堂 传播科技文化大能量
“我五十多岁了,以前只知道夜校可以识字,没想到这扶贫夜校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在法制方面、政策方面和道德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教育,我觉得扶贫夜校真的是:课堂小能量大”。说这话的市该县三峪乡农民张福才。
和张福才一样,如今在礼县,越来越多的群众分享到了在脱贫夜校带给他们的收获。扶贫夜校尽管学习时间分散,学习地点灵活,班额大小不定,但学习内容丰富,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和影响深远。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扶贫夜校,根据不同受众群体,在不同场所就近安排学习,方便群众参与。用乡村大数据、微信朋友圈、农村大喇叭、村内宣传栏和农村远程教育平台等,广泛开展讲思想、讲政策、讲道德、讲文化、讲法治、讲科技、讲新风、讲环保、讲卫生、讲安全的“十讲”内容。农闲时,集中开展理论宣讲,创编各种体裁的文艺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精准扶贫政策,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增强群众文化自信;开展群众性普法宣传,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促进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开展科普知识、实用技能的宣传培训,全面提升群众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开展移风易俗,治理高价彩礼、倡导敬老孝亲等文明乡风建设活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法律和常识的宣传教育,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和行动自觉。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和“巾帼共建美丽家园”等活动,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美好乡村;开展安全生产生活常识宣传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
众人拾柴 点亮脱贫路上“指路灯”
该县扶贫夜校在重视宣讲、宣传和技能培训的同时,还陆续开展了道德模范、五星级文明户、脱贫致富模范户、好婆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评选等实践活动,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村规民约,建立“道德红黑榜”“善行义举榜”等平台,让群众行为有规则,学习有榜样。开展帮贫济困、帮扶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活动,形成助人为乐的好风尚;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利用微信、微博、政务抖音等各类宣传平台,及时宣传文明实践站开办扶贫夜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依托“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网上网下同步、线上线下互动的宣传格局,扩大了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同时,用办学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积极参加扶贫夜校,扩大宣传教育的受众面,真正达到扶智扶志同步、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同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扶贫夜校真正成为群众脱贫路上的“加油站”,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动力。
作为精神扶贫的抓手,礼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夜校必将有效推进全县精神扶贫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也必将为全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精神基础。
从小课堂上学致富知识。
课堂虽小,能量却很大。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