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议】
着力解民忧用心惠民生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民生改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欣瑶
今年的省“两会”上,民生始终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从代表、委员们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过去一年里民生领域发生的变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民的致富路越来越宽;农村幼儿园越来越多,教师待遇提升;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覆盖城乡困难群众……
《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被频繁提起:“用心用力保障改善民生”“下决心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忧心事烦心事”……这样的话语,透着政府对百姓的温情。
马宏林代表是灵台县的一位农民,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成立的食用菌种植合作社里吸纳了附近的100多名村民,有些是贫困户。
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等内容时,马宏林十分高兴。他说,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好了,可自己经常感觉到无论在农业技术,还是经营管理方面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这些事政府替我们想到了,我们这些合作社负责人确实需要提升带头致富的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农民相关的内容很多,从事农业经济研究的马丁丑委员从中看到了释放出的利好消息。他说,报告中提到“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对于农民来说,产业扶贫也是致富奔小康的根本之策。
马丁丑说,甘肃省有很多品质很好的特色农产品,但是由于目前产业链还处在较低水平,农民收入并不高。如果实施产业振兴计划,进一步扶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经营主体的发展,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把好品质关,将实现价值链的增值,从而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教育始终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在报告中,有大量篇幅提到了教育事业发展。王红梅代表是一名基层教师,在她看来,《政府工作报告》为教师和学生考虑得很周到。她说,近两年乡村学校校舍面貌变化很大,农村教师待遇得到了提高,农村孩子营养餐也供应得很丰富,百姓对教育事业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翻看今年省政府为民兴办的实事,王红梅发现有两件与教育相关。她说,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在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实施温暖工程,这都是我们迫切盼望改善的问题。
李金田委员十分关注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他说,报告中提出“高等教育着力推进‘双一流’特色建设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关注省属高校的内涵发展。与发达地区高校相比,我省省属高校无论是在环境、人才还是资金投入上都相对落后,因此期待更多的关注和更加细化的扶持政策。
每一年兴办的民生实事,都在着力解民之忧。在今年的民生实事中,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实事,关系着百姓的健康。李普代表是一名有着20多年从业经历的儿科医生,在他看来,大病救助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医保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针对贫困群众的“一人一策”健康扶贫计划,都在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如何更好地改善和保障民生,代表委员有很多话要说。周梅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省将新建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联结大景区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景观廊道。她建议,按照“景村一体、一村一特”的原则,培育具有较强吸引力、带动力和竞争力的乡村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一批群众增收奔小康。
马丁丑委员的提案和产业扶贫息息相关,他建议推进我省中药材产业区域品牌建设,让陇药“抱团突围”,让更多的人熟悉陇药品牌。同时还建议加快我省小杂粮产业发展,让药食同源的小杂粮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接受,以此带动农民增收。
王红梅代表在来参加省“两会”前,在她身边的教师同事中做了广泛的调研。她建议,在关注农村教师的同时,关注城市教师的职称评聘问题,扩大小学副高、小学一级等职称岗位比例,让优秀教师乐于从教、安心从教。
李普代表说,目前各级医院都存在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他建议,在提高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的同时,关注县级医院儿科医生队伍建设,为儿科提供必要的设备,为儿科医生提供规范化的培训,让高质量的儿科医生队伍为患者服务。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桩桩件件、点点滴滴,无论大事、小事,关乎民生的事都是重要的事。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报告》里温暖的牵挂,同时也是今年我省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