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永昌县河西堡镇被确定为金昌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试点单位以来,镇党委、政府借鉴“枫桥经验”,建立健全了“十项机制”,探索治理路径,创新治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群众之间相互协同、相互合作的治理模式,营造了安定有序、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金昌市委书记王建太在河西堡镇调研时要求,要强化党建引领,全镇多方联动,创新社会治理,造福人民群众,把河西堡镇打造成金昌市社会治理的样板。
“八网”建设惠及民生
河西堡镇作为全省工业大镇,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金昌电投、金化集团、金铁集团、金泥集团、瓮福公司等国有大企业的带动下,孕育了大中小企业225家,其中工业企业126家,形成了九条产业链,成为金昌市的工业重镇。2018年,河西堡镇域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和大口径税收分别为29.5亿元,11.2亿元和2.38亿元,分别占永昌县的42%、85%和41%。
在这样一个工业大镇,从何处入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镇党委书记杨延勇对记者说:“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从改善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住房、出行、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努力补齐发展短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为共建、共治、共享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番司空见惯的话,往往可能就是一句空话,但近年来河西堡镇在具体实践中则实实在在兑现了这一承诺。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城镇基础设施中的“八网”(路网、渠网、供水网、排污网、供热网、生态网、美化网、亮化网)建设,彻底改善了镇区基础条件,驻地企业和城乡居民赞不绝口。
近三年,建成道路10.5公里,全镇“六纵八横”路网框架已基本建成。新建农田水利渠道23.4公里,维修老旧农田水利渠道2.2公里,有效改善了农田水利设施。建成给水管网17.8公里,排水管网23.5公里,有效提升了镇区和园区生产和生活用水承载能力。镇区共建成换热站10座,敷设一级管网25.4公里,敷设二级管网17.2公里,绿化用水管网45公里,现状供热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镇区集中供热全覆盖。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按照“点、线、面”三位一体推进的方式,在城镇建“绿色景观”,在农村建“绿色银行”,在企业建“绿色工厂”,在园区建“绿色屏障”。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全民共建的方式,动员全镇干部党员、企业职工、城乡居民等各界人员11万人次,新建鸳鸯池生态林,种植各类苗木4.3万余株,矮灌木3.4万余株,花卉1.8万余株,草坪21万平方米,既成为绿色屏障,又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驻镇企业完成厂区绿化22.5万平方米。2018年,全镇新增绿化面积66.6万平方米,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7%。完善城镇亮化工程,镇域内19条道路实现亮化,方便居民晚间出行。
成立“企业联盟”建立共享平台
作为工业重镇,政府只有真心想着企业、服务企业,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使企业更好地发展,社会治理才会有基础保障。成立“企业联盟”,建立共享平台,这是河西堡镇以政府为主导服务企业的一大创新。
杨延勇告诉记者:“企业联盟”就是以驻地五大企业为龙头,对接50多家中小企业,在企业之间搭建技术服务、车辆运输、物资储备、财务服务平台,实现行业内、跨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物资共享,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企业联盟”的运行机制就是政府主导“两头”、引导中间。“两头”就是技术研发和末端处理。
全镇有225家中小企业,在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有22家以肥料生产为主的化工企业,年产化肥260万吨,科技水平低、生产不出新型肥料。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成立以肥料为主的研发中心,针对当地种植实际、土壤结构,研发精细化的专用肥料,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
企业生产末端产生的“三废”由政府主导解决,对废水、废渣、废气进行集中处理。今年将通过招商等方式建设污水厂、生活垃圾处理厂。固废将依托市上正在建设中的固废处理厂解决,废气通过循环经济产业链就地消化。
党建引领多方共治
镇党委、政府探索协调联动的大党建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了党建引领的多方联动机制、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机制、多元参与的社会协同机制等“十项机制”。根据“互联互动、共驻共建”的原则,完善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
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导,召开“说事会”、基层协商意识氛围日益浓厚;针对“微烦恼”,实行社会“微治理”;探索“党建引领幸福28”、“先锋聚力幸福e家”、“三单式便民服务”等服务模式,在服务中推进治理,在治理中强化服务;发挥“道德银行”作用,督促全民诚实守信;设立“慈善爱心超市”,提供救助服务。按照“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原则,构建“阳光议事体系”,围绕低保评审、困难群众救助、特殊群体帮扶等民生保障以及农村地租、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居民供暖、供水等重点事项,推行“六步工作法”,协商解决各类问题。
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集中推选楼栋长、院落长、门庭长、商铺长,组成“亮眼睛+长耳朵”工作队、大妈大爷工作队等志愿者组织,将志愿服务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
昌河路社区党总支依据区域划分、网格分布,设立了7个网格党支部、7个网格协商民主议事小组、7个诚信道德银行网格支行等“微组织”,实行“三网”合一,由党支部牵头,倡导居民邻里互助,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微组织”成了社区融洽的小助手。社区还引进“三社联动”项目,搭建“义工关爱圈”,对辖区15名老人定期上门服务。开设“四点半课堂”,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孩子开展作业辅导、课外阅读、手工制作等校外辅导课程,解决了部分上班族家长的后顾之忧。
地企联动共建共治
辖区企业党组织积极融入到社区“大党建”组织体系中,企业党员定期参加社区活动,配合政府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辖区企业积极参与到全镇生态建设、全域无垃圾、村容村貌整治、扫黑除恶等活动中,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金化集团围绕“三供一业”改革,盘活闲置资源,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共建共治共享”实训基地。镇政府投入40余万元完善火车站广场基础设施,开通智能广播。由政府主导,整合金泥集团闲置院落,建立1元车候车站;整合金昌运输公司拆迁空地,建立“钓鱼台”,改善了打工人员栖身环境;整合铁路俱乐部,向社会免费开放;整合金化集团离退休办用房,建立老年大学,让企业资源变为社会资源,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建小基地办大课堂
2018年12月28日,河西堡镇举行了共建共治共享教育实训基地揭牌仪式。基地现有面积近1万平方米,设有“道德教育大课堂”、“平安教育大课堂”、“老年大学”等服务平台。
“道德教育大课堂”围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通过开展小戏小曲唱美德、道德讲堂颂美德、公益事业激美德、评优活动树美德等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居民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道德教育。
“平安教育大课堂”设立了焊工安全模拟室、生产安全模拟室、生活安全模拟室、钳工安全模拟室,预设了200余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常见隐患,定期组织企业职工、居民群众通过观看安全生产警示片、专业人员讲解安全知识以及现场模拟安全生产、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做法,引导居民群众发现身边的隐患,树立安全生产和生活的观念。
“老年大学”开设有乒乓球班、羽毛球班、书法班、绘画班、舞蹈班、曲艺班、器乐班,让老百姓老有所乐、老有所得、老有所学。65岁的姜大妈兴奋地说:“自从有了老年大学,我每天都会和邻居在这里待上几个小时,既锻炼了身体,也学习了知识。”
道德感召崇德向善
完善“道德银行”的运行模式,在镇上成立总行,社区、村,居民小组、村民小组成立支行,通过居民推荐、分行了解、支行评价、总行表彰,将“道德积分”和涉及群众利益的信用评价事项挂钩,督促全民诚实守信。依据“道德积分”,对涌现出的“不要彩礼的好媳妇”、“情比金坚的好夫妻”、“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等各类道德模范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宣扬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凡人善举”,讲述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故事,构建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今年元月份,“一元钱撬动全域无垃圾全社会行动共治河西堡”启动,号召全镇居民树立“我爱我家”、“我家我建”的思想意识,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投身于全域无垃圾的大会战中。以此次活动为开端,将群众收集垃圾、家庭分类、集中处理,与“道德银行”中的道德积分相结合,实行“双账户”、“双积分”、“双兑换”。根据居民收集的垃圾多少,以一元钱为基本单位,兑换油、盐、酱、醋等日常生活用品,还可以将收集的垃圾数量折算成道德积分,存入“道德银行存折”,月评比、季公示、年表彰,给予精神和物质激励,实现了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保持人居环境优美的“双赢”。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