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河县三甲集镇康家易地搬迁安置点。记者 盛学卿
广河县三甲集镇甘肃君冠帽业有限公司内,32岁的马哈力麦正娴熟地脚踩缝纫机做着帽檐。“4个月前,我们全家从黑山村搬到了三甲集康家易地搬迁安置点后,我就开始在这里上班,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生活和居住条件都得到了特别大的改善。”说话间,马哈力麦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1月14日下午,甘肃日报社“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名记者走基层采访组来到广河县三甲集镇,对这里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深入了解。
眼前的三甲集康家易地搬迁安置点,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卫生室、幼儿园、超市等一应俱全,孩子们在活动广场上尽情地奔跑,年迈的老人悠然地享受午后的阳光……
自古以来,三甲集镇就有茶马互市码头的美誉,是古河州的东大门,古丝绸之路南道的重镇。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便利的交通优势,有不少三甲集人先后办起了企业,当上了老板,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然而,位于山区的南山、黑山、小洼沟、小沟4个村因其自然禀赋差、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群众发展动力不足等原因,成为全镇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
“这些地方常年干旱,一年到头地里也刨不出几个钱,除了有能力出外打工的家庭收入好点,其余的生活都很困难。”三甲集镇副镇长马秉义说,只有让大伙走出大山,才能彻底改变群众的贫困面貌。
2014年,广河县在三甲集镇康家村广通河畔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一期工程,搬迁安置周边贫困群众257户、1514人;2015年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对南山、黑山、小沟、小洼沟4个村的858户、4499人进行整体搬迁。同时,镇政府还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立社区党支部、社区委员会,下设搬迁服务管理站,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快速适应由农民变为居民的生活方式。
“镇里确定对山区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按照贫困户补助6000元、非贫困户补助5000元的标准,为每户搬迁群众搭建板炕、安装橱柜等,极大地减轻了群众的搬迁负担,确保群众能够拎包入住。”马秉义解释说。
在政府的帮助下,2017年,黑山村村民毛秀芳一家仅花了1万多元,就从山里的土坯房搬进了山下的新楼房,毛秀芳说:“我做梦也想不到,这辈子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山里的群众住进山下的新房,如何才能让他们安心生活?为此,三甲集镇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为搬迁群众量身定制了六大增收门路: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搬迁户,通过技能培训,让他们走出去,实现就业;对不能外出务工的搬迁户,鼓励他们到广河县经济开发区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对有养殖经验的搬迁户,鼓励他们到易地搬迁点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养殖业;对需要照顾孩子和老人的妇女,动员她们到当地企业“扶贫车间”就业;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吸收到政府设立的公益性岗位就业;对有经商意愿的搬迁户,鼓励他们到集镇综合市场摆摊经商。
如今,和马哈力麦一样,毛秀芳也成了扶贫车间的“上班族”,对于眼下的生活,她的心里充满了幸福感。“种了一辈子地,当了一辈子家庭妇女,没想到现在自己也能出门挣钱了。”毛秀芳高兴地告诉记者。
搬迁只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现在,我们这里的男人们在外打工赚钱,妇女们在车间上班赚钱,群众个个有了致富门路,不愁以后脱不了贫。”马秉义对三甲集的未来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