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铺富路——会宁县产业扶贫工作见闻

时间:2019-01-14 12:28来源:大西北网-甘肃日报 作者:通讯员 张文广 点击: 载入中...
 
    会宁县新添堡乡大力发展肉牛产业。 通讯员 张文广
 
    “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加上8万元的信用贷款,让我对脱贫致富信心更足了。”近日,会宁县中川镇中川村贫困户马尚元告诉记者,通过走“全膜玉米+养殖”的脱贫路子,使他家2018年的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25万元,人均5600元。
 
    脱贫攻坚行动中,会宁县按照“扶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一户一策”落实,聚焦肉牛、肉羊、蔬菜三大扶贫产业,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突出创新品牌,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14年以来,通过奖补资金的落实推动,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养牛达到16.8万头,养羊达到312万只。
 
    一
 
    李俊国是会宁县丁家沟镇沈屲村的贫困户,全家4口人,儿子在一家汽修厂当学徒,女儿在上大学。以前,李俊国夫妇常年在家务农,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业,日子过得很拮据。
 
    2017年,帮扶干部认真了解李俊国的家庭情况,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并帮助他家确定了养牛致富的产业发展方向。
 
    随后,李俊国与村里的其他肉牛养殖户一起,前往张掖市考察了肉牛养殖产业,并引进良种基础母牛2头,基础母牛养殖量达到5头。同时,按照县里的产业奖补政策,他还领取了引牛补助资金1万元、产业达标奖补资金2500元。
 
    李俊国抓住县农技人员上门指导技术的机会,通过学习精细化养殖、肉牛快速育肥、饲草料加工调制等技术,做到了科学饲养和管理。
 
    2018年底,李俊国给自家算了一笔收入账——出售2头牛犊收入1.2万元,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等基础产业收入0.7万元,人均年收入达4750元。
 
    与李俊国同村的杨克勤,也通过养牛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杨克勤家里有7口人,3个孙子中有两个在读大学、一个在读高中,每年上学费用达4万元。
 
    杨克勤和儿子利用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开始养牛。“我通过不断学习,学会了以玉米秸秆为主、购买配料为辅的科学配制饲料,学会了给基础母牛接生。”杨克勤说,目前他家养殖肉牛12头,仅养牛一项年纯收入6万元以上。
 
    据会宁县农牧局负责人介绍,当地立足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依托农户家庭规模养殖为主的“小群体、大规模”的模式,使全县肉牛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以东南部二阴山区为主的肉牛养殖集中区,发展了11个肉牛养殖重点乡镇和98个肉牛养殖规模村,全县肉牛产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
 
    二
 
    赵映峰是会宁县刘家寨子镇深度贫困村后沟村村民,如今他已是当地的肉羊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
 
    赵映峰一家3口人,家里耕地少、缺乏致富产业。2013年,赵映峰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们多次前往赵映峰家,与他交流商量,最终确定帮助他家发展肉羊养殖。”帮扶干部说。
 
    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后,赵映峰依托帮扶政策,从甘肃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湖羊21只。
 
    为提高肉羊养殖水平,甘肃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选派技术人员采取“定期定时”的科技帮扶措施,为群众提供饲料、育肥、防疫、繁殖等肉羊养殖技术指导,有效提高了肉羊出栏效益。
 
    “我饲养的湖羊一年最少能产50只羊羔,收入最少能达到3.2万元。”赵映峰说,养殖湖羊收益很好,他还想组建合作社,带动其他村民一起致富。
 
    李玉帮是后沟村南川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也依靠养羊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政府补贴1万元,自己出了6000元,目前已经养了33只羊,家庭年收入达到了1.6万元。”李玉帮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他学会了许多养殖知识,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据了解,会宁县在肉羊产业发展方面重点与甘肃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按照“20+1”的引种模式(20只基础母羊配1只种公羊)和“2+1+0.4”(贫困户贷款2万元、扶贫资金配股1万元、贫困户自筹0.4万元)的筹资模式,推行“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保险”的产业扶贫模式,并努力建设肉羊全产业链示范县。
 
    三
 
    长期以来,会宁县许多农民习惯于种植玉米和马铃薯,但受土地产出率、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单纯依赖种植玉米和马铃薯增收的空间已十分有限。会宁县大胆创新,突破发展,积极推动“一亩田向一亩园”转变,不断壮大高原夏菜产业,大力发展塑料大棚蔬菜种植。
 
    冬日,走进会宁县韩家集镇袁坪村塑料大棚蔬菜基地,棚内温暖潮湿,莲花菜、娃娃菜等各种蔬菜长势喜人。
 
    “以前,我们主要种植玉米和马铃薯,如今发展起蔬菜大棚,年收入3万余元。”袁坪村村民王琪高兴地说。
 
    2018年,袁坪村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组建成立合作社,农户以土地流转权入股进社,采取“收益分红+保底分红”的方式逐年增加收入。同时,引进龙头企业,负责蔬菜育种、技术服务及市场包销,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据了解,会宁县2018年投入塑料大棚建设资金1.8亿元,配套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00万元,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塑料大棚设施蔬菜面积达1.5万亩3万座。按贫困户户均承包4座塑料大棚的目标,3万座塑料大棚总共覆盖贫困户7000多户。全县蔬菜年产量达34.4万吨,销售收入6.2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实现产业达标、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记者陈泳 通讯员王瑞)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甘肃对8个未摘帽贫困县实施产业扶贫挂牌督战
  • 甘肃对8个未摘帽贫困县实施产业扶贫挂牌督战
  • 培育产业扶贫增长点创新文旅发展新业态
  • 打好组合拳 消除隐患点——会宁县开发式治理地质灾害纪实
  • 我省大力构建产业扶贫体系2554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932亿
  • 【脱贫攻坚奔小康】强龙头 兴产业 促脱贫——静宁县健全产业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