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2月15日电题:甘肃皋兰:“信用村”里讲信用 小额信贷助脱贫
新华社记者朱国圣、王朋、范培珅
甘肃皋兰县九合镇李家沟村村民俞顺沅再也不用为购买饲料缺资金而发愁了。
在甘肃省皋兰县九合镇李家沟村,俞顺沅展示自己的贷款信息(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今年5月,村里来了农信社的工作小组,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向他了解家庭成员、资产、收支、负债等情况后,俞顺沅通过了评定,成了村里的“白金信用户”,无须担保抵押,凭信用便可以借贷10万元。
原来由于村里农户多年来贷款信用记录良好,李家沟村被皋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评为“信用村”。村里的农户通过评级授信后,和俞顺沅一样,凭借信用便可借贷。
俞顺沅养猪十多年,存栏100多头猪,平时买母猪、购饲料、搞防疫等投入不小,流动资金需求量大。
“过去一到用钱的时候,我就头疼!”俞顺沅说,去银行贷款,需要抵押、担保,家里又没有足值抵押物,只能通过亲戚朋友周转,长此以往,也就“张不开嘴”了。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更无有效抵押物,很多农户发展产业时难获金融支持。“用钱难”“担保难”一定程度阻挡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增收的步伐。
在甘肃省皋兰县九合镇李家沟村委会,“信用村”牌匾悬挂在村委会的墙壁上(11月23日 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如今,村里挂上了“信用村”的牌匾,俞顺沅不需要任何抵押,通过当地农信社的手机软件,动动手指就可以随借随贷。
皋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刘国军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额度和有效期内向农户发放的无须抵押、担保的贷款,解决广大农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问题。
刘国军介绍,当地农信社对农户评级授信,有一套“双重保险”的评定体系。评级授信除了调查家庭产业发展、收支情况等基本条件,邻里关系、个人品行口碑等也被列入了评定范围。
在甘肃省皋兰县九合镇李家沟村,村民将“信用户”标识牌粘贴在自家大门上(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根据评级,分为‘一般信用户’至‘白金信用户’5个等级,农户最高可以贷到10万元。”刘国军说,一旦全村的不良贷款率超过3%,“信用村”就会被摘牌,农户再也不能凭借信用借贷了。
“说是无抵押担保,其实是拿我们全村的信用做担保。”李家沟村村支书杨国源说。
过去,李家沟村是贫困村。近年来,村里通过发展经济林果、养殖、运输等产业,在去年脱贫摘帽。杨国源说,农户深知发展产业的重要性,特别是这两年,村里种桃、养猪、跑运输的农户越来越多,由于饱受资金短缺之苦,农户贷款还款更加守信了,都想努力保护好、守好这块牌匾。
这是拍摄的甘肃省皋兰县九合镇李家沟村全景(11月2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据刘国军介绍,目前李家沟村有86户农户通过信用评级,共授信646万元,用额300多万元。记者从皋兰县政府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末,皋兰县九合镇李家沟村、什川镇接官亭村、水阜镇老鹳村等5个村先后获得“信用村”牌匾,全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评定户数约2.3万户,授信总额超过6.8亿元,实际用信2.5亿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发展产业“用钱难”“担保难”问题。
如今,俞顺沅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起了500头规模的养殖场。他说,再不用为缺资金发愁了。(完)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