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砥砺前行,五年收获满满。
过去五年,全省宣传思想战线举旗亮剑、正本清源,强基固本、开拓进取,总体态势向上向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与全国同向同行,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重大进展,开创了崭新的工作局面,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省各级党组织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出实招、见成效,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深入实施,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取得突破,“理论陇军”实力明显增强,近两年来,在中央“四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50多篇,走在了全国前列。
出台我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意见,大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政治、业务培训,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深入落实。
全面推进“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深入实施“十大创建行动”,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成为我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金昌、嘉峪关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城市变美了,街道变净了,环境更优了,人民更幸福了。文明创建不仅让城市旧貌换新颜,更让金昌、嘉峪关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实施“陇原乡村文明行动”,切实提升我省农民群众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美好环境、养成良好美德、过上美好生活。
全省“精神扶贫工程”清晰聚焦制约贫困地区脱贫“精神瓶颈”,从脱贫主体的精神动力、外部力量的精神扶持和社会条件的精神保障三个层面,在力求精准落实扶志、扶智上发力。
与此同时,深化拓展“陇人骄子”、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凡人善举”等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高。
二
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唯一以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际性盛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共吸引中外100多家媒体、近500名记者竞相报道,为开拓21世纪“新丝绸之路”奠定了重要的人文基础,充分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大幅提升了甘肃的对外形象。
五年来,我省广泛开展不同层次之间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利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2017年与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了“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这是近年来由中国主流媒体主办的规模最大、参与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参会外媒最多、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全球媒体盛会。
全省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加快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报、台、网、端、微等全媒体传播格局。
“砥砺奋进的五年”“治国理政在甘肃”等重大主题宣传出新出彩、可圈可点,全省新闻舆论工作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
三
——出台《中共甘肃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不断增强文艺作品精神力量。以“十个一”文化品牌打造为抓手,深入推进戏剧大省、纪录片大省、西部类型影视、文学八骏、敦煌画派等文艺品牌建设,实施“百粒种子”创作项目扶持工程,加大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力度。
——电视剧《淬火成钢》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我省主导拍摄的电视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省影视剧立项163部,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国际级奖项3项。
——5年创作各类舞台艺术剧目185台,演出12.41万场,歌曲《千年之约》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丝路花雨》2017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国家“一带一路”演出剧目,对外演出共48场次。
——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全面实施了“历史再现”“文化集市”“乡村舞台”、大景区建设等一批重大文化战略工程。积极推进全省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完成了15900个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任务,开展了“千台大戏送农村”“精品剧目惠民演出季”等文化惠民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近两年,我省利用敦煌文博会和深圳文博会、兰洽会等节庆活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成功签约文化产业项目360多个,合同金额2470亿元。全省共建成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9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示范园区、23个省级示范基地。与此同时,文化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读者出版集团、省文发集团、省广电网络公司等省属文化企业持续做大做强,文化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