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甘肃渭源:生态旅游带动脱贫

时间:2017-09-13 11:21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社 点击: 载入中...
  新华社兰州9月13日电题:甘肃渭源:生态旅游带动脱贫
  
  新华社记者张文静、吴戬
  
  9月的清晨,和煦的阳光洒满大地,新的一天开始了。柴福的心情也像阳光一样明亮。尽管房间很干净,但他还在仔细地打扫每一个角落,希望能为节假日的游客提供一个温馨的“家”。
  
  柴福是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五竹镇渭河源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所在的渭河源村位于近年来新开发的渭河源景区附近。其实,渭河源村以前叫石头沟村。那会,景区还没有开发,如原始森林一般,柴福和乡亲们就住在这个被外人看作“世外桃源”的地方。即便是绿水青山,但他们认为那只是“穷山恶水”。
  
  “一下雨,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看病、上学都很难。”原来的生活让柴福很无奈。
  
  渭源县产业基础薄弱,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但渭源县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态资源,具有旅游开发、走‘绿色扶贫’道路的潜力。”渭源县旅游局副局长刘青达介绍。近年来,渭源县着手打造渭河源景区,累计投资7亿余元用于景区建设和发展,旨在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在政府提供的补贴和扶持下,2015年,柴福和乡亲们告别了大山里的生活,搬迁到山下,在距离景区不远处建了新房、安了家。
  
  五竹镇镇长王玉平介绍,发展旅游给柴福等渭河源村贫困户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商机”。“他们的房子都是统一规划建造的,除了能够满足自己住房需求外,还有多余的房间能发展农家客栈。”
  
  在政府带动下,柴福在家里经营起农家客栈。今年5月至7月,他接待游客80余人次,挣了6000多元钱。他没想到靠着绿水青山不但能赚钱,而且比务农赚得多,“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脱贫不难。”
  
  王玉平说,渭河源村旅游发展刚起步,全村有包括柴福等在内的10多户村民经营农家客栈。渭河源村还专门成立了村级旅游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客栈,指导价格,分散游客。同时,村里致富带头人还经营起农家乐,带动村民从事旅游业。“每间大房120元一天,小房60元一天,来了游客,中心统一协调,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旅游的人多了,村民的山野菜、土鸡等土特产也变成了“抢手货”。“一只土鸡卖100多元,一筐野菜也能卖几十元。这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调动了他们发展旅游的积极性。”渭河源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录定说。
  
  目前,当地贫困群众除了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接待服务和出售自家土特产外,还通过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取租金等方式增收。
  
  通过几年的旅游发展,曾经无人问津的偏僻之地如今成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桃花源”,绿水青山也变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刘青达介绍,渭源已初步形成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及衍生产业的整体氛围。不仅是渭河源景区,首阳山景区、老君山—灞陵桥公园等品牌景区也吸引着周边游客的光顾,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打开门路。
  
  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带动225万农民受益。旅游扶贫脱贫效应不断放大,既富裕了乡民、美丽了乡貌、开发了乡宝,又留住了乡愁、文明了乡风。(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甘肃推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 书写决战脱贫攻坚的春天答卷——甘肃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
  • 永登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3+1”冲刺清零行动
  • 《人民日报》刊发林铎署名文章:统筹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
  • 林铎:多措并举到户到人 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 “我只是你匆匆过客,你却是我人生转折!”——一封来自甘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