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双创”激活一池春水
大西北网4月27日讯 近三年来,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3.4万户;各类新型众创空间达66家,其中国家级13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7家,占据全省“半壁江山”……这是勇于创新创业的“兰州速度”。
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倾听创业者诉求,相关部门、县区“一把手”的手机成为“创业热线”,兰州新区办公大楼“变身”创业孵化器……这是呵护创新创业的“兰州温度”。
清单之外无权力,大厅之外无审批,人才引进无藩篱……这是强力推进创新创业的“兰州力度”。
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记者欣喜地看到,兰州市将“双创”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发展新引擎、培植发展新动能的重大战略,从政策集成、孵化集聚、平台搭建、融资支持、服务引导等方面集聚发力,一波又一波创新创业浪潮正激发出这座古城的巨大能量,一个令人瞩目的创新创业“活力之都”在陇原大地快速崛起。
从“船说咖啡精准帮扶创业”到“众创空间”,“幼苗”茁壮成长
兰州市创新创业的热潮,其“原动力”始于政府的顶层设计。
在兰州市政府办公厅,记者看到近几年陆续出台的有关创新创业的一揽子政策。其中,有“1+10”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案和配套措施;围绕促进产学研融合,有以《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企业园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鼓励企业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为核心的“1+8”科技创新改革政策;围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1+3+8”财政土地扶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围绕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有以贷款贴息为主要内容的“万企计划”扶持优惠政策等……
“这些政策,含金量高,针对性强,旨在从市级层面,为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努力做到政策引领、精准施策。”兰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王延泽说。
政策再好,关键看落实,落实的好与否,创业人士最有发言权。“我们现在是‘零房租’‘零宽带费’,如果没有城关区政府的‘雪中送炭’,船说众创空间永远是个口头上的‘传说’。”走进城关区瑞德摩尔王府井商圈的船说众创空间,首席执行官李国梁感触万千。
城关区发改局双创办主任顾津闻为我们讲述了这个“船说”。2015年初,兰州市在对创新创业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时,城关区相关部门发现五里铺王府井商圈有一家由几名留学生创办的西餐厅,对发展众创空间有强烈愿望,但意见不统一,顾虑重重,城关区立即组成专门工作组进行对接,发现“拦路虎”有两个:一个是企业由西餐厅变成众创空间后,成为非盈利机构,初期运营肯定出现亏本;一个是企业性质和名称变更后,在工商注册名录中没有众创空间这个项目。
城关区将此列为“双创”示范基地,实行“免二减三”优惠政策,即对企业初创前两年的房租、宽带和培训费用全部进行补贴,到第三年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适当补贴,同时,城关区通过与省市工商部门衔接沟通,采用“三证合一”“一址多照”措施,三日内为企业完成注册登记,这也是兰州和全省第一家“一址多照”的经营企业。
“我们得到的实际补贴房租、宽带、奖励等费用已达73万多元,使我们自身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李国梁掰着手指头高兴地给我们算账。
在城关区的精准扶持下,“船说创业咖啡”迅速成长为一个“追风少年”。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培训26场、创业分享沙龙42场,参与人数5000多人,已入驻创业团队和在孵企业63家,累计实现融资1.297亿元,带动就业1300多人,荣获“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在此培育成功的“牛大坊”品牌,让兰州牛肉面以“互联网+牛肉面”的模式走向全世界,消费者轻点鼠标就可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兰州牛肉面,面世第一天就在淘宝店卖出3000多份,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149万元。
基于解决“船说创业咖啡”创办中遇到的问题,城关区梳理总结,顺势出台《众创空间(孵化器)扶持办法》《“双创”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全力引导和扶持众创空间发展。
支持创新创业的力度,还来自于深化改革释放的滚滚红利。在兰州市政务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兰州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55项,市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201项。市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和代办服务模式,已建成的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公共资源交易等事项全方位监控。
知之创新创业开始的不易,兰州市给予初创企业和人员“保姆式”的呵护,从寻找场地、筹集资金、提高技能、保障起居等小事、实事、难事入手,为创业者打开“百宝箱”,建起“金扶手”,让创新创业之路暖意浓浓。
“政策引导得好,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兰州创业氛围明显浓了,创业环境宽松多了!”万联商城创业人之一王睿竖起大拇指由衷地“点赞”。
从“零敲碎打”到“产业集聚”,精准引导“造梦空间”变身“创业乐园”
一场春雨后,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内空气清新,人来人往。这个产业园2009年以租赁破旧厂房起步,目前已发展为入驻企业达103家、年产值过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1500个、被评为国家级小微型企业的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这一切得益于兰州市的真诚帮扶,精准引导。”指着眼前正在紧张施工的产业园新上项目——A9国际创客营,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经营者高兴地说。
刚开始起步的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占地10亩左右,经营模式主要依靠房租,属于传统的租赁式经营。2014年前后,企业经营出现较大困难,步入发展“瓶颈期”,园区为企业提供服务不足,企业为园区无法聚集人气,企业经营者一度产生放弃念头,想另谋出路。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兰州市、城关区组成工作小组,上门服务,共同研判分析,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展理念不够新,经营方式比较传统,融资困难,无法扩大经营规模等。
兰州市引导企业坚定信心,帮助制定新的发展规划,着力改变“租房子、收租金”的经营模式,向“聚集创意团队、孵化文化企业”转变,协调兰州银行等贷款7800万元,并给予园区每年150万元的扶持资金。同时,城关区投资400多万元,将区外街道与产业园风格相协调,打造了一条文化创意示范街区,由园区自主运营,形成了目前规模化、专业化的创意文化园区。
经缜密调研,兰州市从抓孵化集聚这个爆发点,着力构建创新创业的载体,从抓平台搭建这个关键点,着力发挥创新创业的产业带动功能,从抓融资支持这个薄弱点,着力拓宽创新创业的投融资渠道,从抓服务引导这个推动点,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等几方面集中发力,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由此激活城市新一轮发展动力。
要问兰州人创业热情有多高,一组数据足以说明:近三年,兰州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3.4万户,年均增长20.5%,特别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连年增长。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从2012年的15家增加到2015年的27家,孵化面积从58万平方米增加到107万平方米,各类新型众创空间达到66家,其中国家级13家。近三年,兰州地区小微企业贷款总额达到3466.1亿元,2015年实现直接融资255.59亿元。
要问兰州人创新成效有多大,请看这些傲人的成绩:近三年,兰州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3895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4亿元,研发投入达到49.96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1%。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7家,28家企业入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75亿元。
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体系正在持续释放出巨大能量,有力推动着兰州市转型发展,为全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