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以景点景区为依托,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我省将扶持约5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到2020年,扶持约5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2016年,扶持列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先行启动。
2020年全省建成专业旅游村500个以上
开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探索“旅游+”的重要方式,对我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扶贫攻坚,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切实有效推进全省旅游扶贫工作,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省旅游局、省扶贫办、省环保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共同研究制定了《甘肃省开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依据方案,我省将以景点景区为依托,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贫困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养生保健、历史文化价值,集中力量解决贫困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推动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全省建档立卡的6220个贫困村中,选择具有良好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贫困村,作为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到2020年,全省建成专业旅游村500个以上。2016年,扶持列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先行启动。
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扶贫样板村
将加大对重点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保护重点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切实改善重点村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等服务设施。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丰富乡村旅游内容。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山水,开发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山水生态观光型乡村旅游;依托中医药养生、温泉养生和藏医药养生资源,开发以住生态屋、吃养生餐、喝长寿水为主题的养生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依托丰富的农、畜、牧业生产资源,开发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品农家乐”为主题的农业观光体验型乡村旅游;依托浓郁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乡村民俗资源,开发以民俗风情、民族文化节庆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为主题的民俗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依托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以“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唱红军歌”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依靠当地的能工巧匠、民间艺人,采取定点生产经营、公司+农户+互联网等方式,加大当地传统手工艺品的加工、生产和销售力度,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品牌。加强对当地丰富的传统风味食品、药用保健品、土特产品的深加工、贮藏、保鲜、提炼,拉长乡村旅游商品产业链。支持有一定基础条件的重点村率先发展,打造不同模式、各具特色的旅游扶贫样板村。结合当地城镇化建设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建设特色村镇,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村一景观的格局。
“农家乐”月营业额小于3万元免征营业税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修建旅游设施涉及改变土地用途的,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实行税费优惠。对从事“农家乐”、观光农业等旅游行业的营业税纳税人,月营业额小于3万元的,免征营业税、教育费附加、甘肃省教育附加。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旅游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万元(含30万元)的,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乡村旅游开发并在农村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在税费方面按规定给予优惠。对纳入全省规划实施的500个重点村,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信贷支持,适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适度降低旅游企业贷款准入门槛,通过发放惠农卡、大额农户贷款、生产经营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等形式,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并给予利率优惠。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智慧乡村游。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定等旅游在线服务;指导重点村景区(点)、农村家庭旅馆等建立网上预订系统,提高重点村旅游发展的在线营销能力和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