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2月21日讯 2月14日清晨,天色微亮。舟曲县白龙江畔的杜坝村,村民齐红英背着一背篓韭菜走出自家的塑料大棚,来到了公路边上。
不一会儿,村里专门送菜农进城的皮卡车停在了齐红英面前。车里放了许多背篓,背篓里全是反季节的大棚蔬菜:韭菜、黄瓜、西红柿……
“快过年了,争取能卖个好价钱,去的迟菜就不好卖了。”车上的其他人催着齐红英赶紧上车。
早上7时,皮卡车停在了舟曲县城北滨江路附近的农贸市场。市场入口处,齐红英和一起来的几位妇女放下背篓,摆成一溜,等待买主光顾。
没几分钟,就有顾客在齐红英的摊点前停了下来。“杜坝的新鲜韭菜,过年包包子、包饺子,香得很!”齐红英拿起一把韭菜赶紧推销。一斤5元,第一单生意顺利成交。
中午时分,齐红英背来的60多斤韭菜卖出一大半,其他人的菜也卖得不错。
“我们杜坝的菜很有名,浇的是白龙江的水,施的是农家肥,是真正的绿色食品。”采访中,齐红英为杜坝村的“背篓菜”做起了“广告”。
事实上,在舟曲,这种“广告”是多余的。
“杜坝‘背篓菜’在舟曲已经成了一种品牌。”杜坝村党支部书记尚方明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杜坝村就开始在大棚里种植这种反季节的蔬菜,“男人在大棚里种菜,女人背着背篓进城卖菜,从地头直接到市场,菜新鲜,价格公道,舟曲城里的人很喜欢”。
“每年尤其到了年关,我们的‘背篓菜’在舟曲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但大棚数量有限,产量不高,无法完全满足需要。”尚方明告诉记者,目前,村里还有300多亩地有待开发。他计划着,年后能寻求一些项目、资金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把杜坝的“背篓菜”做大做强,“不光满足舟曲县城,还要辐射到宕昌、武都去”。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