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出2021年国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一、国会骚乱打破“美式民主”幻象
1月6日,大批支持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示威者强行闯入美国国会大厦,与警方发生冲突,造成5人死亡多人受伤。骚乱意在以暴力手段阻止美国总统权力的有序过渡,被视为美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本土暴力极端事件之一。血腥暴力在美国最高政治殿堂上演震惊世界,凸显美国社会分裂鸿沟,打破“美式民主”幻象。人们更清晰看到,“美式民主”已沦为美国政客煽动民意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工具。
二、运河堵塞暴露世界经济脆弱
3月23日,一艘货轮在埃及苏伊士运河搁浅堵塞航道,一度阻断约12%的全球贸易流通。2021年,种种现象暴露出世界经济脆弱性:物流梗阻、运费暴涨,供应链承受压力;芯片稀缺、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产业链受到冲击;债务攀升、流动性泛滥,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复苏分化、贫富差距扩大,发展鸿沟加深……这既反映出疫情影响复杂深远,也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有关,警示各国须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主要经济体要展现责任担当,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三、世界多国再掀太空探索热潮
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迈出中国太空探索征程又一重要步伐。此前,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和美国“毅力”号火星车于2月抵达目的地,3位“访客”掀起火星探索新热潮。天和核心舱于4月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开启,6月和10月分别迎来两批航天员在轨驻留。12月,美国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顺利发射入轨。此外,商业太空游再进一步。9月,4名游客遨游太空。10月,俄罗斯摄制组登上国际空间站拍摄电影。
四、美军撤阿标志失败留下灾难
8月30日,美军全部撤离阿富汗,美国发动的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以失败告终。美军不顾盟友仓促撤离引发阿局势震荡,野蛮空袭造成包括儿童在内的多名阿平民死亡,其自私霸道本性再次暴露无遗。这场美国历史上最漫长的战争令阿富汗生灵涂炭,累计有3万多名阿平民被美军杀死或因战乱丧生,约1100万人沦为难民。长年战乱导致当地民生凋敝,约四分之三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美军不负责任一走了之,给阿富汗人民留下深重灾难和巨大痛苦。
五、中国元首外交唱响多边主义
10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呼吁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密集开展“云外交”,推动党的对外工作开创新局面,引领中国促进完善全球治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六、俄西方矛盾重重关系再恶化
11月1日起,俄罗斯暂停俄常驻北约代表团工作,以回应北约驱逐俄外交官。由于美国长期抱守冷战思维,联合盟友不断向俄施压,今年以来俄与美欧在乌克兰、网络安全、所谓“干预美国选举”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几度相互驱逐外交官。美俄领导人今年两度会晤,但双方关系未出现明显改善。俄与西方后又在白俄罗斯与波兰、立陶宛边境难民危机等问题上出现争执,双方关系持续紧张。
七、格拉斯哥气变大会达成协议
11月13日,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开启国际社会全面落实《巴黎协定》的新征程。大会期间,中美发布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宝贵动力。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历史责任,必须率先大幅减排,同时兑现气候融资承诺。今年,美国能源州因冬季风暴大停电、亚洲城市因强降雨严重内涝、欧洲部分地区降暴雨致罕见洪灾,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敲响“气候警钟”,世界各国携手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已刻不容缓。
八、中美元首举行首次视频会晤
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首次视频会晤,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今年,习主席还应约同拜登总统两次通话。习近平主席在视频会晤中全面阐述中方对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明确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战略框架,为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把舵引航。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重要性、反对打“新冷战”达成原则共识。
九、“后默克尔时代”德欧面临考验
12月8日,朔尔茨当选新一任德国总理,与其前任、执政16年的默克尔正式交接,德国及欧盟进入“后默克尔时代”.默克尔在任期间,带领德国取得显着发展成就,发挥协调作用推动欧盟前行,致力于对华友好交往与务实合作。她离开政坛之时,欧盟正面临多重严峻考验,新冠疫情蔓延反复,经济复苏艰难曲折,英国“脱欧”后遗症显现,欧洲一体化势头疲软。在欧盟寻求真正“战略自主”的道路上,默克尔的务实理性作风尤显可贵。
十、疫苗接种助力全球阻击疫情
12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已接种超过86亿剂新冠疫苗。大规模疫苗接种助力全球阻击疫情,但“免疫鸿沟”亟待消除。中国克服自身困难全年努力对外提供约20亿剂疫苗,一些西方国家却大搞“疫苗民族主义”.病毒频繁变异,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先后来袭;疫情起伏反复,全球累计病例和死亡病例已分别超过2.8亿例和540万例。打好抗疫“持久战”,亟须各方携手合作,让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充分发挥疫苗、药物和防疫措施的作用。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