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博览会18年看变化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3年5月7日拍摄的建设中的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新华社记者刘广铭摄);下图为2021年9月8日拍摄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4年11月3日,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开幕(新华社发);下图为2021年9月11日拍摄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4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一名比利时客商在摩托车展台前咨询(新华社记者刘广铭摄);下图为2021年9月12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参观者在了解吉利汽车性能(新华社记者刘岭逸摄)。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5年10月19日,在第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一家参展商在展示一款新电话机(新华社记者刘广铭摄);下图为2021年9月12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一家参展商在展示一款手表电话(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6年11月3日,在第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参观者在广西农垦展区一个大南瓜前驻足;下图为2021年9月13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参观者在了解智慧农业监测控制系统运行情况。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8年10月22日,在第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一名女士展示她收到报道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的新华图片报;下图为2021年9月12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一名女士用手机投屏的方式浏览东博会资讯。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8年10月25日,在第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人们在选购手扶拖拉机(新华社记者刘广铭摄);下图为2021年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一名参观者在拍摄一款无人车(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0年10月22日,在第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两名女士在展示手机新产品(新华社记者周华摄);下图为2021年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工作人员在展示VR运动设备(新华社记者马宁摄)。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1年10月26日,观众走进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第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当日在广西南宁闭幕(新华社记者周华摄);下图为2021年9月12日,观众走出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正在这里举行,2021年正值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1年10月25日,在第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参展商在展示一款笔记本电脑;下图为2021年9月13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参展商在展示一款平板电脑。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1年10月24日,在第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客商在用人民币购买日本小商品;下图为2021年9月13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参观者扫码付款购买缅甸商品。 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4年9月19日,在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参展商在推介越南咖啡;下图为2021年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主播在马来西亚馆直播带货。 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4年9月17日,在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一位泰国工匠在制作首饰(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下图为2021年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展区,来自尼泊尔的阿力在修整参展的木质家具(新华社记者马宁摄)。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6年9月12日,在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观众在选购马来西亚的商品;下图为2021年9月13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参展商在推介越南食品。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6年9月13日,在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参观者在东盟国家展区泰国馆体验泰式按摩;下图为2021年9月12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参观者在泰国馆体验泰式按摩。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7年9月13日,参观者在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一带一路”专题展区参观;下图为2021年9月13日,参观者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展区参观。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7年9月15日,在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参观者在东盟商品馆泰国展区参观;下图为2021年9月13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参观者在东盟国家展区泰国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9月10日,为期4天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中国和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18年来,从服务自贸区建设到助力“升级版”打造,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国家落地生根到推动RCEP早日生效实施,东博会见证了中国-东盟关系逐步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
新华社发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