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叶圣陶杯”折射了什么?
近日,据媒体报道,有家长给孩子报名了一项“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培训机构承诺“花万元就可以买到北京赛区一、二等奖”,且“这个事情做了好几年了”.调查发现,此“叶圣陶杯”的主办方实为一家企业,2018年被真正获得审批的赛事承办方起诉,原因是“使用‘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的名称涉嫌侵权”.
时隔三年,山寨版赛事再次复出。莫非识别它需要一双火眼金睛?非也。正规赛事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全称是“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参赛对象为高中生,全程不收取任何参赛费,更无各项收费培训。反观这次被曝光的假赛事,槽点满满,从报名费到培训费,所有环节一切向“钱”看,家长们识破它并不难。
那么,部分家长为何还是被收了智商税?其一是培训机构的大肆宣传:只要孩子在“叶圣陶杯”作文比赛中获奖,就会在“小升初”的时候获得加分项;其次是一线教师的“经验之谈”:有高校规定省级二等及以上的获奖有竞争优势;最后还有家长们的内心焦虑: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参加各式竞赛,自己家的孩子不能落后。在内外部的教育压力下,不少家长乱了阵脚,听信了培训机构忽悠。
升入重点学校、将来找份好工作,家长们“为孩子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问题是,盲目参加各类竞赛真能帮到孩子吗?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盲目替孩子报名参加各类竞赛的做法,只会抹杀掉他们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在教育部屡次强调“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与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挂钩”的背景下,参加这类竞赛对升学已经毫无用处。
教育部门的三令五申之下,山寨“叶圣陶杯”仍大行其道,这既展现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尴尬现实,也折射出了家长的焦虑。如此看来,缓解教育焦虑有必要从规范各类竞赛入手,而假“叶圣陶杯”首当其冲。(静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