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走进清华大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围绕“新时代中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作专题讲座,与清华大学600多名师生互动交流。
100分钟的讲座下来,生动详实的案例讲解,充满高科技含量的授课PPT,亲切自然的视频连线,在场师生数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整场讲座生动形象干货满满,还很接地气!”“这不仅是一场讲堂,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当下司法进程和法律实务的机会。”
遗憾没有亲临讲座现场?没有关系,小编在现场认真听课后,为你把讲座干货全整理出来了。
一个基本属性
第一个问题,首席大法官为什么要到高校办讲座呢?这要从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讲起。他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3”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政法委会同教育部、中央政法各单位,在知名法学院校开展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活动。这是新时代政法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意义十分重大。
但是,司法领域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很多,首席大法官会向师生们介绍什么呢?周强开宗明义地讲,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围绕“寻找事实、寻找法律”这一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属性,谈一谈人民法院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与思考。
划重点了,小编印象里,将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属性明确表述为“寻找事实、寻找法律”,似乎是第一次。小编还注意到,整个讲座也是围绕新时代人民法院怎样才能更好地寻找事实、寻找法律来展开。首席大法官的观点也非常鲜明:
进入新时代,必须依靠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从一个报告讲起
就在前不久,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排名由去年第46位上升至第31位,并连续两年为改善幅度最大的全球10个经济体之一。这里面,中国法院有什么贡献?
正式讲座从一段2分40秒的动画视频《优化营商环境,中国法院很拼》开始,围绕“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这三个指标展开解读。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