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外交官,他的任期每次都遇上疾风骤雨。他在出使联合国时,正遇到世界格局的大转变期,稳妥处理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等重大复杂敏感问题,提升了我国国际话语权。任驻美大使期间,又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美之间的一系列摩擦,他善于斗争,巧做工作,坚定捍卫国家利益。他就是李道豫,曾任外交部部长助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中国驻美国大使,他50多年的外交生涯熠熠生辉,被授予了“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年,正在读高中的李道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共产党决定培养一批社会中坚力量,调一批地下党员去上大学,李道豫又被安排到沪江大学,因为一次特殊的机遇,他走上了与他生命相伴50多年的外交道路。
“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道豫:遇上了北京开亚洲太平洋和平会议,要抽调翻译。从上海几个大学的英文系要抽调四十个人,所以这四十个人其中由我们学校抽调五个人,就把我抽在里头。
1952年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会后,李道豫被分配到外交部,从此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
1990年,时年58岁的李道豫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虽然任期不到3年,但他以“惊心动魄”一词来形容这段经历。
最让李道豫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海湾战争。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安理会半夜通知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美国和科威特联合提出,一是集体谴责伊拉克侵略,二是要求伊拉克必须退回到8月1日的阵地。
“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道豫:我们这个态度是当然反对伊拉克侵略,支持科威特。我们跟美国人是不一样的,我们是既要维护科威特的主权,但是也认为对伊拉克的制裁,也不应该侵犯到伊拉克的主权,特别是损害到伊拉克人民的生活。
在联合国,这样的紧急情况经常发生,李道豫形容这段时期每天都像在“风口浪尖”上行走。在这个多边外交大舞台上,李道豫按照中央的方针纵横捭阖,针对各种重大国际事件发出了中国声音,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结束了联合国的“惊心动魄”,1993年,李道豫出任驻美大使。他上任的第一年,美国宣布将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与所谓人权问题挂钩。
“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道豫:美国的工商界当时在美国是根本反对克林顿政府拿待遇来做人质的,所以就给克林顿政府施加压力。最后美国几次(派)克里斯托弗到中国来,我们都给他严正驳回去。两头都使劲的情况下,克林顿政府到了1994年5月不得不取消了他这个命令。
然而还有更艰难的局面在等待着他。第三年,美国国会又抛出“提升美台实质关系”的法案。尤其是1995年美国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事件使中美关系降到最低点。在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后,中国政府召回驻美大使,直至美方承诺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后,李道豫才奉命返任。
“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道豫: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两面的。在这时候需要斗争,该斗就斗,上来的这东西要迎头打回,然后才能维护合作。我们的斗争跟这个合作是不矛盾的,只要是这个斗争是有利有理有节。
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加强合作,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在访问之前和过程中,李道豫带领驻美使领馆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工作,保障了访问的成功。
前驻美大使周文重:那么李大使做大使期间,我作为他的助手,跟着他工作了一共三年吧。他一方面敢于对美国人一些霸权主义的要求或者做法提出反驳或者进行斗争,但另一方面他又很注意发展中美关系,抓住机会推进中美关系发展。所以在那几年中美双方的这些交流机制的建立,双方贸易的快速增长,都和李大使所做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
1998年,李道豫离任时,100多位议员出席了在美国国会曼斯菲尔德大厅举行的招待会为他饯行,这样的规格在当时是很罕见的。
50多年风风雨雨的外交生涯,李道豫深深感到,祖国就是他克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无限力量源泉和无比强大的后盾。心中有祖国,什么都不怕。
“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道豫:外交官的使命就是要维护国家的利益,提高国家的地位和影响,要让中华民族能够成为立于世界之林的光荣的民族。忠诚不忘,使命一直在身,奉献应该不止,永远不止。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