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长江(深度长文)

时间:2019-09-16 18:55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志远读城 点击: 载入中...
  
  三峡大坝
  
    
  美国整治密西西比河,用了160年;法国整治塞纳河,用了48年;而长江整治,仅仅用了20多年时间,就让一条咆哮的巨龙,正在按照我们希望的样子,成为承载中华民族复兴脊梁的“黄金水道”。
  
  如今,长江已是世界上最忙碌的内陆水上“高速公路”,同时也是地球上最令人期待、最壮丽的水上“景观长廊”。在湖北省网信办、长江航务管理局的安排和组织下,《志远读城》零距离感受这条世界大河所拥有的巨大能量。
  
  水、陆、空、铁,四驾齐驱,是人类一直以来,在心目中理想的交通模式。
  
  然而,最近20年,国家日异月新的变化中,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突飞猛进的高铁,抢尽风头,占尽头条。水运,却显得不愠不火,甚至有点落寞。
  
  日前,受到湖北省网信办和长江航务管理局委托,《志远读城》和其他几位全国知名自媒体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对“黄金水道”长江的航运,做了一次深度调查。
  
  这才发现,不在聚光灯下,少了一些焦躁,多了一些冷静,反倒为长江这条“黄金水道”迎来了从容不迫的发展机会: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齐头并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共同创造,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全面兼顾。
  
  70年来,特别是最近20年来,全体长江航运人和现代“艄公”们携起手,正在将长江这条时而温顺时而狂野暴躁的巨龙,驯化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
  
  这条黄金水道,每年货运吞吐从建国初期191万吨,到2018年26.9亿吨,增加了1400倍,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水上高速公路”。
  
  与此同时,这条大河还变成了纵横6000多公里的绿色“水上景观长廊”,是地球上最令人期待的内陆河流观光路线。
  
  
  
  之一曾经的长江,让人又怕又恨不起来
  
  大河不语,日夜奔流不息。
  
  所有的中国人,忘不了长江三峡上那长短不一,粗细不同,却一条条勒进石头中的纤绳印痕。
  
  三峡两岸密布的纤夫石,见证了古长江航运的苦难。
  
  
  
  小船闯三峡(1946年)
  
  
  
  虽贵为中华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内河,但是对行船之人来说,却处处是“鬼见愁”的险滩激流。
  
  长江之上,礁石密布、滩多流急,步步惊心。古往今来,有多少船只被激烈冲向礁石,船毁人亡,不胜枚举。
  
  船行川江,尤其是三峡之难,李白有诗为证:“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三天三夜还走不出一个小小的黄牛峡,让人愁白鬓发。
  
  
  
  庙河河段江心的礁石
  
  
  
  即便如此,沿江两岸的居民却对它恨不起来。
  
  1883年3月,英国冒险家阿奇博尔德·立德雇用木船进入三峡,行至西陵峡,木船被激流冲向江心,岸上拖船的纤夫被绳索拉着,撞向岩石,一死一伤。
  
  知晓川江凶险的立德,就有了开辟从宜昌到重庆轮运航线的想法。却遭到沿江数十万民众反对,因为他们依靠木船赖以生存。清政府不敢发轮船航行执照,立德只得作罢。
  
  15年之后,立德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1898年2月,当立德信心满满地驾着自己的木壳平底小轮船“利川”号,从宜昌驶往重庆的时候,等待他的是撞船、触礁、失火。
  
  不过,这22天的历险,也使得长江中上游正式进入轮船时代。
  
  而自那以后的100多年里,长江上的水手们经年累月所面对的日子,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战滩斗水”。
  
  长江上游,重庆段的苦竹碛、浅碛子、鲤鱼碛、关刀碛;三峡段的铜锣峡、剪刀峡、黄草峡、王家滩、炉子梁;长江中游的罗湖洲、沙洲、戴家洲、鲤鱼山、张家洲、马当、东流等;长江下游的太子矶、拦江矶,这都是长江航道上大名鼎鼎的险滩。
  
  古往今来,它们让无数的船只在此折戟沉沙,也让惊涛之下多了无数亡魂。
  
  1999年,一艘从南通到武汉的煤船,搁浅张家洲南港水道,就让2000余艘船舶和1万余名旅客受阻一个月之久。
  
  在很多老水手眼中,长江行船,带有靠运气的成份。很多货船起运之前,船东、水手都会焚香敬神,祈求平安。
  
  当然,即便如此,却也从未挡住长江航运的步伐。
  
  这样的长江,虽然遂了“天险”的名号,但是对于急切希望其发挥“黄金水道”功能,为中华民族振兴发力的期待,显然有点格格不入。
  
  
  
  之二河道根治,黄金水道的百年梦想
  
  为了充分利用好这条“黄金水道”,两种办法在齐头并进:一种是更好的船只,更好的护航设备;第二种是对长江航道进行彻底整治。
  
  显然,第二种是更为治本的做法。古人也不缺乏这方面的智慧。
  
  为了除掉江中的礁石,李冰父子用“堆木柴烧石”:先用干柴堆在礁石上焚烧使其膨胀,再浇醋使其裂缝,最后泼冷水使高温礁石突然遇冷而爆裂。这种办法,在川江航道治理中一用,就是1800多年。
  
  古人类似的治滩方法还包括:挖石洞燃煤、吊铁锤砸石、灌水银裂石。
  
  显然,受制于当时技术的制约,对于长江而言,这些治滩的方法,对于长江天险而言,只能是小打小闹。
  
  到了民国时期,能做的,也就是在“各急水滩均设绞滩机器,以利航行……”以取代以往的人力拉纤。
  
  长江河道的大规模、彻底治理,只有到了国力强大、现代工程技术发达的今天,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针对长江上中下游各自的特点,长江航运管理部门采取了齐头并进的策略。
  
  上游。
  
  三峡大坝建起之后,从重庆朝天门至宜昌600多公里为库区,这段航道水流平缓,江面宽阔,江水较深,适合船舶航行。
  
  然而,库区外的自然航道,水流湍急,江面狭窄,礁石时现,船舶航向难以控制,航行安全无法保障。对此,有针对性采取了筑坝,炸礁,疏浚等措施,适应长江上游水运快速发展需要和船舶大型化趋势。
  
  同时,为了突破三峡船闸设计负荷能力的限制,解决过闸较慢的问题,在三峡大坝建设了双线五级船闸,与此同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升船机建成并投入运行。从此,轮船穿过三峡大坝的方式,被形象地比喻成“大船爬楼梯、小船乘电梯”。这一改造,使得三峡船闸的通航能力,大大提升。
  
  
  
  
  
  巨轮“爬楼梯”
  
  
  
  9月11日黄昏,《志远读城》乘坐海巡艇1291号驶入升船机内,想到数米之遥外,就是落差百米的“悬崖”时,不禁替船长捏了一把汗。
  
  但是,仅用20分钟,海巡艇就从大坝上游垂直下降100米,进入大坝下游航道,整个过程平稳异常。
  
  
  
  
  
  出了这道门,就是落差百米的“悬崖”
  
  
  
  
  海巡艇从百米高大坝上坐“电梯”下降
  
  
  
  
  
  三峡船闸及升船机演示(视频)
  
  
  
  中游。
  
  在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显得比较尴尬。从宜昌到重庆660公里,属于库区航道,最低水深4.5米;下游安庆到芜湖,最低水深为6米,南京到上海则达到12.5米。上游和下游通航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然而,中游的宜昌到武汉,部分河段枯水期3.8米,武汉到安庆,枯水期4.5米。这样一来,长江航道形成“两头深中间浅”的态势,中游一度成为长江航运肠梗阻。
  
  对此,湖北提出推进“安庆至武汉6米水深、武汉至宜昌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也就是“645工程”的目标。2018年底,总投资37.4亿元的“645工程”全面展开,横跨湖北、江西、安徽三省,将对罗湖洲、沙洲、戴家洲、鲤鱼山、张家洲、马当、东流等7个碍航滩段进行系统整治。
  
  《志远读城》乘海巡艇,来到鄂州江段的戴家洲水道整治现场,看到了热火朝天的立体施工图景:岸上工程,采取生态化钢丝网格、生态护坡砖等生态护岸结构,实现陆上植被和河岸景观的较快恢复;滩上工程,则用生态固滩技术,重建了滩上植被,整个工程用的草籽就有十多种;水下工程,为了控制住水中“流动的沙丘”,采用50年不腐烂的无纺布,并在上面拴满30公斤重的水泥预制块,用专用铺排施工船沉放到江底,稳固河床。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在江底“铺地砖”。
  
  
  
  
  
  水下沉排施工现场
  
  
  
  在“645工程”的水下施工中,施工人员首次探索建设了“生态涵养实验区”,把呆板的水泥框架设计成“人工鱼礁”,这样既可以满足航道整治要求,又可以为水生生物和两栖动物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为鱼类产卵繁殖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以说,“645工程”,在此前圆满成功的荆江河道整治基础上,又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技术改进的双重升级。“645工程”贯彻了大型水利施工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现代工程理念,尽显我国在河道整治方面的最新科技成就、工程实力。
  
  除上面提到的“生态化钢丝网格”、“生态护坡砖”、“生态固滩”、“水下沉排”、“人工鱼礁”等先进技术之外,在施工中,还用到了无人机、无人船及影像扫描仪等一批先进测量设备,完成众多危险的浅滩、沼泽的测量工作。
  
  下游。
  
  下游原本通航条件较好,在完成有“长江百慕大”之称的太子矶河道整治以及拦江矶礁石炸礁、黑沙洲水道整治等工程之后,通航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上、中、下游河道整治齐头并进,长江航道的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已经或者正在实现包括:5万吨巨轮江海船舶常年直达南京,1万吨巨轮直达武汉,5000吨轮船常年直达重庆,重庆以上航段实现1000吨级船舶通航。
  
  
  
  三峡坝上锚地,船只整齐排列等待过闸
  
  
  
  之三“黄金水道”,亦是“经济走廊”,托起国家发展的脊梁
  
  除了河道整治这样的“硬工程”,在通航的软环境上,长江航运人也下足了功夫。
  
  航标灯,对夜晚航行的船只而言,生死攸关。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长江航道上使用的是煤油航标灯,航标工晚上出航点灯,早晨出航收灯,“日守孤洲,夜守灯标",苦不堪言。70年代以后,条件有所改善,使用了电气化灯,但是航标工晚上开灯,早上关灯的工作习惯并没有改变。而80年代后期,改用霓虹灯,采用的是磁罐变压器,电压极不稳定,容易受潮,使用的寿命很短,遇到灯标碰撞后难以修复。
  
  现在,长江航道全线都用上了一体化智能航标灯,智能灯将太阳能接收板、光源、电池、测监装置集成在一起。此外,借助遥测遥控系统,“千里的航标,万里远的看”,航标维护管理由驾船巡航制改为监控值守,不仅航道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还能确保航标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不仅如此,对于长江航道的动态监管,已经从“一条艇、一双手、一支笔、一张纸”的手工作业,转向“VTS、AIS、CCTV、VHF、无人机、电子巡航等有机结合”的智能监管。
  
  
  
  六圩河口交通环岛演示(视频)
  
  
  
  通航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江面上航行的船舶也发生巨大变化。今天长江上航行的船舶,远非当年英国冒险家立德驾驶着木壳平底小轮时所能想象的。
  
  当时,长江上小轮船,能有几十吨,就算了不起。现在,长江干线货船平均吨位1780吨,1万吨,5万吨级的货轮也不少见。长江下游,40万吨海运巨无霸,也能够经过入海口,进入内陆的江阴等港口。
  
  货轮上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船员的生活区有沙发、电视、冰箱、洗衣机,独立卫浴设施等,大幅降低了船员的辛苦程度。
  
  这些都刺激了长江货运业的发展。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介绍,目前,长江水系内拥有各类货运船舶近10万艘、净载重吨超过1亿吨,在长江上从事水路运输的企业3500余家,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过1000万人。
  
  与巨大的运货量相配套,长江干线已经形成了三大航运中心、5个自由贸易区、22个主要港口、26个水运开放口岸。
  
  其中,亿吨大港从无到有,现在达到14个;万吨级生产性泊位从寥寥无几发展到587个。港口的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阳逻港
  
  
  
  航运能力的巨幅提升,滋养了整个长江经济带。
  
  这条巨大的经济带,内含11省市,集聚了我国44%的经济总量。有近一半全国500强企业,分布在沿江两岸。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85%的铁矿石,83%的电煤和8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主要依靠长江航运来实现。
  
  依托水路的大运量、低成本的优势,发展了钢铁走廊,宝钢、武钢、重钢;汽车走廊,南京、武汉、重庆等汽车制造基地等等。
  
  长江航运每年对沿江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达2000亿元以上,间接贡献达4.3万亿元以上。
  
  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黄金水道”,熠熠生辉。
  
  
  
  运输汽车的巨轮
  
  
  
  之四长江治污,远离恒河覆辙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长江?领袖声音掷地有声。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相信这89个字,10个标点符号,每个长江航运人都异常熟悉,甚至倒背如流。
  
  它已经刻入长航人的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成为每一个长航人行为的动力之源。
  
  这就是21世纪中国所需要的第一大河模样。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畏惧长江,又希望利用长江,希望她能够为我们运载货物,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水产品。对她的开发,是竭尽所能。唯独没有认真地思考,该如何保护她。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既滋养着我们的肉体,也涵养着我们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是建立在我们与大自然的融合、欣赏基础上的。
  
  难以想象,一条肮脏的河流,能够带给我们这种精神能量。绝不能让长江,也成为印度恒河那样被污染的“圣河”
  
  以前的长江,是怎样的?长江航运人心里有笔账。
  
  “滨江”、“亲水”,是现代房地产业用来形容房地产区位优势最好的词汇。然而,以前生活在长江边上的人,绝不会这么想。
  
  “那时,江边是偏、脏、乱的代名词,除了码头、化工厂房,就是整片农田与小作坊,鲜有人愿意‘亲近’一汪江水。”这是荆州腊林洲水域居民王晓梅曾经的回忆。
  
  同样,南京市民孙国荣的记忆中:“小时候,江边有许多采石、采砂场。尽管江边离家不足百米,却阻隔着无数工厂和稻田,很难亲近江边走走看看。”
  
  那时,沿江两岸,工厂林立,工厂废水、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排江中;沿江岸线,码头密集,砂石遍地,环境污染,乱象丛生;江面上,数以万计的船只,缺乏污水、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设施,每天数以万吨的生活污水,垃圾甚至粪便,直接抛向江中,无人在意。
  
  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之后,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正式进入议事日程。
  
  武汉启动了长江、汉江武汉段沿江港口岸线资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取缔(拆除)各类码头300余个,腾退岸线30余公里,补植复绿滩地面积200多万平方米。
  
  
  
  武汉青山江滩
  
  
  
  南京市主城沿江建成长达58公里的慢行绿道,整条风光带贯通河西新城、江心洲、鼓楼、下关直至浦口,每一段都别具特色。昔日岸边的棚户区、老旧工厂仿佛从未存在过。
  
  上海横沙岛的长江入海口处,“长出”一片8万亩湿地乐园,走进去,30公里的通海大堤一直延伸入海中,河堤成片的芦苇望不到边,飞鸟栖息觅食其间。
  
  如今,长江两岸,多了每天按时来散步的市民,迎来了专拍鸟类的摄影爱好者。
  
  同样,对长江污染的治理,也从长江两岸,延伸到过往的船只上。
  
  《志远读城》乘坐1291号海巡艇,登上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这个类似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水上服务区,由过闸船舶安检站、绿色通航服务站、三峡水上温情驿站三艘趸船构成,体现了对长江船舶污染治理的最新理念。
  
  在这个服务区里,等待通过三峡大坝船闸的货轮,可以得到过闸安检、能源供应、船员生活补给等服务。更重要的是,这个服务区全部回收船舶上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
  
  如今,沿江的各个省份,都在兴建类似的水上服务区。一些沿江城市还从源头上杜绝移动污染。武汉就规定,所有船只,只有配备垃圾、生活污水和油污水处理装置,才允许下水。该市在港口布置的2000多个垃圾回收装置,专门用于接收船舶垃圾上岸。
  
  可以说,对长江污染的治理力度空前,是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从未有过的。
  
  
  
  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
  
  
  
  之五秀丽大河,涵养中华气质
  
  通过对长江污染的立体根治,“黄金水道”不仅是承载巨量货物运输的通道。同样,她还在成为一条让世界称奇的“水上景观长廊”。
  
  长江的景观价值,从江面上日益增多的豪华游轮就可以看出来。
  
  此前,由于客运功能被出行体验更好的高铁、高速公路取代,长江客运一度非常萧条。然而,近年来,长江客运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归来。
  
  《志远读城》访问了停泊在秭归港的黄金7号邮轮,这是长江上的顶级豪华游轮。
  
  黄金7号豪华程度,让人目瞪口呆。这艘游轮可以装载300名旅客。整个游轮就像一个移动的五星级宾馆,船上豪华餐厅、大型歌舞休闲综合厅,电影院、游泳池一应俱全。船上的客房,宽敞程度,装潢精美,毫不亚于大城市里的五星级酒店。
  
  
  
  
  
  
  
  长江航线黄金号豪华游轮盛景
  
  
  
  高庆迁1981年就开始在长江邮轮上工作,目前是重庆长江黄金邮轮公司总船长。他告诉《志远读城》,仅在2011年到2013年这3年间,就有13艘130米以上大型豪华游轮投入长江水上观光业中。
  
  高庆迁特别强调,以往,这样的豪华游轮,主要是用于接待外宾,而现在已经以国内游客为主。
  
  整个2018年,长江游轮共运行5103个航次,接待游客100万人,载客率达80%以上。
  
  显然,这百万游客是被长江沿岸壮丽的水上景观所吸引,特意用乘坐豪华游轮的方式,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李白的浪漫,也是民族的浪漫;“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这是郦道元的惊喜,也是我们的惊喜。
  
  国家腾飞,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物质的财富,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财富。
  
  今天,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给民族复兴所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财富,还将进一步涵养中华民族的气质,让我们更为优雅从容,让我们的精神更加富足。(完)
  
  
  
  三峡风光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新华网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接班人
  • 春节将至,我们需要怎样的礼尚往来?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