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习近平总书记“林区三问”的伊春答卷

时间:2019-09-03 20:35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瞭望 点击: 载入中...
文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冯瑛冰 李凤双 王春雨 王松 强勇
 
◇有了绿水青山,不愁金山银山。伊春正转变靠山吃山“吃法”,变“采山”为“种山”,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生产力,成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在守护绿水青山面前,伊春人不做选择题,再难也只做必答题,以护林为傲,伊春人守护着小兴安岭每一棵树,守护好祖国北疆的生态屏障
 
◇全面停伐后,人往哪里去是民生大课题。伊春打出“三转一托底”的组合拳,走出了一条“养林”与“养人”的双赢之路
 
 
▲ 伊春市五营区森林美景 金家庆摄
 
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伊春市考察调研时提出了“林区三问”。三年来,地处巍巍小兴安岭的“林都”伊春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交出了一份镌刻生态印记的答卷。
 
  三年来,作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小兴安岭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提高0.3个百分点,祖国北疆“祖母绿”碧色更浓。
 
  三年来,作为我国开发最早,也是停伐最早的重点国有林区,老森林工业基地伊春市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渡过停伐阵痛,正奋力涅槃重生。
 
  三年来,作为一座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因林而衰、因林而转的城市的主人,林业工人生活进一步改善,7万多名林业富余职工安置率达99.6%。
 
  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伊春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统领,走出了一条生态立市、旅游强市、依生态转型、靠生态富民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伊春、伊春,柳暗花明又一春;伊春,依然青春。
 
 
▲伊春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这是当地生产的木耳段 王松摄
 
问: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
答:绿色生产力打造生态金饭碗
  从蓝莓果干,到蓝莓白兰地、花青素;从普通干木耳,到绒饮等系列木耳食品;从松树明子木雕,到如今叫响全国的北沉香……
 
 
▲ 伊春市友好区万亩蓝莓基地采摘园工作人员正在采摘蓝莓 王松摄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伊春市调研,首站就来到伊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展示厅。三年间,这里的展品不断由“原字号”向“新字号”迭代升级,产业链越拉越长,科技含量、品牌分量不断提升,涵盖了森林食品、北药、北沉香等八大类380余个品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
 
  “企业数量减少了,园区产值却提高了。”伊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翠峦园区综合部部长施万成说。据了解,开发区去年工业总产值14.2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约4亿元,但园区内的企业却由当年的105户减少到85户,不符合生态生产力标准、创新不足、改革乏力的产业逐步被淘汰。
 
  作为我国开发最早,也是停伐最早的重点国有林区,创新是生存基因,改革是发展灵魂。
 
  在70多年的开发建设史上,伊春创造了国有林区的多个“第一”:
 
  第一个国有森工局、林业实验局在伊春建立;第一次弯把锯伐树、拖拉机集材在伊春推开;第一张硬质纤维板在伊春诞生;全国国有林权改革试点“第一锤”在伊春敲响;中国林业由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转变的“第一停伐”在伊春开始……
 
  据统计,70多年来伊春市累计为国家提供优质木材2.7亿立方米,占全国国有林区的1/5,累计上缴利税、育林基金等近300亿元。
 
  巨大贡献的背后,是“独木经济”渐渐难以为继。到20世纪80年代,林区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社会性四大矛盾愈加凸显,伊春成为全国资源消耗最快、贫困程度最深的重点国有林区。
 
  林区出路在哪?唯有守住生态,改革创新。
 
  2000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正式实施,伊春发展迎来曙光。
 
  2005年,伊春以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为历史拐点,大幅调减木材产量。
 
  2007年,伊春开始实现森林蓄积长大于消,接续替代产业露出萌芽,传统单一“独木支撑”经济结构逐步向多元化转变。
 
  2011年,《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林区经济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伊春在木材收入年减少7亿元的情况下,主动“壮士断腕”,在全国重点国有林区率先停止了森林主伐,倒逼林区加快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型。
 
  2012年,伊春提出“三次创业、转型跨越”,经济转型全面铺开。
 
  2013年,伊春彻底放下斧头锯,终结林区延续60多年的木材采伐历史。
 
  2016年,围绕如何“书写好林区转型发展新篇章”,伊春市干部群众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林区摆脱了停伐阵痛,经济实现正增长。
 
  改革步入深水区,伊春发现,不破除长期形成的政企合一旧体制,绝不会有出路。但改革就是“削自己的肉”,动自己的“奶酪”,打破几十年来的部门利益格局,谈何容易?
 
  再难,林区人也绝不畏缩不前。
 
  2018年10月,黑龙江伊春森工集团挂牌成立,林区延续半个多世纪的“政企合一”体制破冰。当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4.2亿元,年均增长4.8%。
 
  2019年初,伊春森工17个公益类子公司全部成立、模拟运行,同步设立党组织;完成了伊春林管局承担的94项行政职能和所属12个社会事业单位、31个涉林事业单位管理权移交,将林业局承担的33项行政职能,以及71所中小学校全部移交属地政府。
 
  2019年8月10日,原翠峦区委书记赵喜义有了新职务,他当选为新成立的乌翠区区委书记,原乌马河、翠峦两个地域紧邻、产业高度相似的区合二为一。这是伊春市针对原有行政区划布局分散、人口分散、资源分散问题,进行的区划调整。调整后,全市原有15个市辖区整合为8个区县,精简幅度达47%。
 
  赵喜义说,原乌马河、翠峦区产业一致,但资源分割管理;两地相距仅10余公里却重复建设,比如这个区建体育场,另外一个区也得建一个;职工家“杖子(木板搭的墙)挨着杖子”,但如果拆迁补偿标准不一样,就会造成矛盾。合并后的乌翠区作为伊春市中心区,可以统筹规划建设,有力促进资源配置与生产力布局合理化,提高土地和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利用率。
 
  体制改革,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强力支撑。伊春市依托绿色生产力,加快壮大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林都北药、木业加工、绿色矿山。“五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47.6%,比2016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其中旅游产业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双增长。
 
  伊春市市长韩库说,有了绿水青山,不愁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在林区正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不要单打一,注重多元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友好林业局万亩蓝莓产业园,为伊春产业发展把脉开出的“药方”。
 
  在黑龙江伊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友好蓝莓基地,负责人安晓莉告诉记者,基地种植的蓝莓正从普通向有机转变,并已取得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同时,基地把蓝靛果种植面积从2000多亩发展到5500亩左右,并开发蓝莓和蓝靛果的复合果汁,目的就是以多元化增强竞争力。
 
  目前,伊春正转变靠山吃山的“吃法”,变“采山”为“种山”,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友好万亩蓝莓园等35个大型融合基地,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业态更加多元。木耳种植实现了一次“产业革命”,由小作坊生产、露天摆栽,向工厂化制菌、立体化栽培转变。“森林百草园”建设向质量和规模效益“双提升”迈进。
 
问: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
答:筑牢十四亿人的北疆生态屏障
 
  狍子进城了。去年10月发生在伊春市主城区的这件小事,至今仍被津津乐道。
 
  “这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事,以前想也不敢想。”家住伊春市世纪园小区的姜峰说,狍子跑进了小区楼道里,消防队员把它抓住后,交给有关部门放生。
 
  习近平总书记对北方生态屏障高度重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指出:“我国生态资源总体不占优势,对现有生态资源保护具有战略意义。伊春森林资源放在全国大局中就凸显了这种战略性。”
 
  伊春地处黑龙江省中部的小兴安岭腹地。小兴安岭森林是欧亚大陆北方森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抵御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寒潮、黄沙进犯的天然生态屏障,维系着我国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地的农牧业稳产高产,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障区。
 
  1948年,为支援解放战争,伊春开始了大规模开发建设。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一代代开发建设者,在茫茫林海雪原上建起了一座新兴的林业城市。
 
  在为国家贡献大量木材的同时,小兴安岭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截至2000年,即在天保工程一期实施前,伊春活立木总蓄积已经锐减到2.05亿立方米,不到开发初期的一半,而且大多是中幼林,几乎无林可采。
 
  痛定思痛的林区人说,啥叫木材,就是大树的遗骸。一座因林而生的城市,如果没有树,那将会怎样?
 
  绝不能再砍树吃“子孙饭”,伊春人开启了生态保护的艰难征程。
 
  2004年,伊春市政府发布一号令,决定全面停止天然红松林采伐。
 
  2008年,伊春市又相继停伐了黄菠萝、水曲柳等珍贵树种,并将林蛙、蓝莓等珍稀野生物种列入重点保护范围。
 
  2013年,伊春市全面停止了森林商业性采伐,实现了生态保护由单一向系统革命性的转变,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治理迈出了坚实一步。
 
  2016年以来,伊春市共完成更新造林50万亩,森林覆盖率已由停伐前的83.9%提高到了84.7%。其中小兴安岭的标志性树种红松,面积已由15年前的4万公顷恢复到6.12万公顷。伊春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天然红松原始林群落,小兴安岭自然生态系统加快恢复。
 
  这一系列历史性改变,让58岁的伊春市乌翠区林业工人刘进国感慨不已。他曾是伐木工人,每天能砍30多棵树,以多伐为荣。现在他是护林员,和同事共同巡护着10000多公顷山林,以护绿为傲。
 
  “树多了、草密了、空气新鲜了、动物回来了。”刘进国说。
 
  截至目前,伊春市已经恢复林地170.7公顷,连续15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全市共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1处,67万公顷。
 
  在“兴安愚公”马永顺的故乡马永顺林场,老英雄生前栽下的5万棵树郁郁葱葱。伊春森工铁力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马永顺林场党总支书记李文静说,林场职工秉承马永顺“生命不息,造林不止”的精神,20年来义务植树50万余株,森林蓄积量229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比天保工程实施前增加20个百分点以上。
 
  在伊春,还有一位被称为“张山疯”的种树英雄张英善。他是原伊春市乌马河森林经营所的一名林业工人,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亲手种了不下百万棵树。
 
  虽然退休了,张英善每天还要来林子转转,排查火险隐患、清理烂枝枯枝、捡拾废物垃圾,不然心里不踏实。和林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张英善说:“这树比钱更有价值,树就是我的孩子,甚至比孩子还亲!”
 
  在守护绿水青山面前,伊春人不做选择题,再难也只做必答题,一切与此相违背的,必须牺牲让步。
 
  砍柴烧火,这是林区几十年来的生活习惯。过去林区职工每年仅用于做饭取暖,就要烧掉木材100万立方米以上。
 
  为此,伊春市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生态移民,撤并55个林场(所),搬迁居民3.5万人。为改变林区传统的生活方式,伊春市花大力气,积极推广生物质半汽化炉、生物质燃气等,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为维护小兴安岭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伊春市正围绕汤旺河源头、丰林红松原始林群落和大箐山系保护,将原有230个林场所撤并为130个,将3万余名林业人口迁出深山区,促进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修复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
 
  伊春市有各类矿产59种,但对采矿这样的“财柱子”,只要有违生态保护,一律下马。
 
  伊春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曹英俊说,着眼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定位,伊春市严格自然资源保护区内矿权退出,6宗采矿权、17宗探矿权与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重叠的已经全部停止开采生产。
 
  尽管财力紧张,伊春市近十年来主动放弃亿元以上项目20余个,坚决不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高耗能的项目。全市还在县(市)区目标考核中增加了“生态分”比重,不管党政领导在任时GDP增加了多少,离任时如果生态环境账不合格,都将被问责。
 
  一系列生态保护的“伊春标准”,让小兴安岭休养生息取得历史性跨越。记者从伊春市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近三年来,伊春市抚育中幼林860万亩,活立木总蓄积达到3.4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
 
  1000万立方米木材意味着什么?伊春市林草局调研员付鹏说,一节火车车皮能装50立方米,这相当于每年新增20万个车皮的木材。
 
  伊春市委书记赵万山说,小兴安岭每一棵树,不仅属于伊春,更属于全国人民。117万伊春人民要当好护林人,守护好祖国北疆的生态屏障。
 
问: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
答:幸福像兴安岭的绿色一样绵长
 
  “3年前做梦也不敢想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呀。”原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退休林业工人刘养顺说起变化,乐得合不拢嘴。
 
 
▲ 林业职工刘养顺(左二)一家在家中合影 王松摄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产业转型发展和职工就业安置情况。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刘养顺家里,察看住房和生活情况,同一家人谈林场发展史、算收入支出账。
 
  2016年,刘养顺从亲戚朋友处借钱五六万元,开起了农家乐,依托溪水国家森林公园的好生态,游客络绎不绝。如今他的农家乐已从最初的只能摆9张餐桌发展到15桌,年纯收入十多万元。
 
  在夕阳映衬下,刘养顺家门前的500亩醉蝶花闪着金光,彩色沥青路面取代了原有的土路,雨后的潺潺清水玉带一样流过新修的水泥排水沟。新安装的路灯亮起来时,溪水餐饮一条街又将迎来一天中的忙碌时刻。
 
  友好区溪水经营所副所长全宏镇说,当地按照“公园、田园、家园”思路进行整体规划,溪水的农家乐从2016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34家,包括2家外来投资者,溪水所产值3年翻了两番。
 
  在伊春市,还有7万多名林业富余职工,也找到了出路。
 
  2013年底,伊春林区全面停伐,人往哪里去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大课题。
 
  有老职工回忆说,当时没活干,这打几天零工,那打几天短工,一年能干满3个月都不容易。
 
  面对严峻就业形势,伊春打出了一套“向林中转、向林外转、向域外转,公益性岗位托底”的“三转一托底”就业组合拳,着力解决林业富余职工就业难。
 
  目前,全市已完成全部安置任务的99.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走出了一条“养林”与“养人”的双赢之路。
 
  据了解,天保工程实施20年间,伊春市有83%以上的资金用于林区职工安置、社会保障和其他政策性支出,有效安置了森工企业富余人员、下岗职工以及大集体职工等。
 
  今年49岁的魏庆莉是原友好林业局广川林场大集体职工。停伐后,她来到友好蓝莓基地当临时工,还在超市、雪糕板厂打零工。随着伊春蓝莓产业发展,2018年,魏庆莉已经成为友好蓝莓基地的技术骨干,每月工资3000元。
 
  “这几年我的同事不断增多,基地种植面积不断增大,我们工资涨了,工作环境也变好了。”魏庆莉说,以前支个遮阳伞摆摊卖蓝莓,就怕下雨,现在有了固定展示棚,下多大雨都不怕。
 
  伊春市财政局非税收入管理处处长李景坤说,伊春市公共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支出比例由2015年的75%提高到85%。全市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亿元,发展扶贫产业项目71个,24个省、市级贫困村全部出列。
 
  衣食住行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受开发初期“游击式生产、游牧式生活、人走家搬”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伊春林区居民普遍居住在半简易及部分砖木结构的窄小平房内,配套基础设施缺乏,生活环境恶劣。
 
  为了圆林区人的安居梦,伊春市已累计改造林业棚户区36.5万户,惠及林区群众75万人。全市还推进“三供三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林场所)环境整治,林区群众的居住环境逐年改善。
 
  家住金林区福地小区的退休职工刘文艳,眼下正带领金山屯区松涛艺术团排练新歌。这个由林区退休职工组成的艺术团,年龄最大的79岁。
 
  “从棚户区搬到楼房,路变宽了、灯变亮了、不用烧小炉子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刘文艳说,他们写了10多首“金山组歌”,歌唱幸福生活,表达对党的热爱。
 
  接受采访时,刘文艳情不自禁地站起身,唱起了一首《峰岩美》——
 
  峰岩山寨美如画,
  清澈湖水映晚霞,
  水面宽广荡双桨,
  小船儿推开,
  推开了幸福的浪花……
 
刊于《瞭望》2019年第35期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习近平深入武汉社区现场照片
  • 习近平考察火神山医院,看望慰问患者和医务工作者
  • 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 科学战“疫”,习近平这样指导应“战”备“考”
  • 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 协同推进新
  • 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究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