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文艺形态,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全媒体环境下,综艺节目生产、创意、消费呈现新特征,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节目形态创新,为观众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三位从业者各抒己见。
——编者
吴梦知(网络综艺制片人):面对全媒体环境,一些综艺节目制作者认识不够,还只是在做内容平移,即把电视综艺原原本本搬到网络端,互联网思维还没有渗透到内容制作中去。我认为,互联网带来的最重要改变,是人们对信息获取效率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在所有互联网信息中,用户最喜欢的是新闻和资讯,哪怕这些信息可能“浅”和“碎”,他们看重的是在短时间内获取极大信息量。这也提醒我们,观众的需求提高了,综艺节目需要足够有营养、更加有内涵,才能吸引今天的观众。现在这样的产品还不多,这恰恰是未来发展空间所在。
吕逸涛(电视综艺制片人):网络综艺发展打破原有评价体系,不再唯收视份额马首是瞻。全网络环境下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呈现出两大变化。一是精致化呈现。以前,电视台一直在同一时间段争夺收视人群、占领收视份额。现在,因为可以点播、下载、移动观看,综艺节目从同一时间争夺电视观众变成全时段争夺所有用户空闲时间。要在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供制作更加精致的节目。二是垂直化细分。5年前对于用户和收视人群的界定是80后、90后、00后这样的年龄划分,现在更多则是说唱迷、朗读迷、文博迷,即细致化的分众传播。只有通过垂直化、细致化的突破,综艺节目才能实现全媒体环境下的收视突围。
王娟(视频网站负责人):面对新变化,我们可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节目要有跨界变化。大家都希望节目能被更广泛的人群看到和喜欢,如果在节目形态上不做变化和跨界,生命力会非常短暂。所以,从内容到形式上的跨界是当前重点,综艺与公益、纪实、直播等相互结合是重要趋势。第二,节目要细分人群。不管大圈层还是小圈层,都有出现爆款的机会。目前针对网络平台上活跃的年轻人,小圈层更容易做出品质、做出特点、做出扩散圈层的内容。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目标定位,都要细分不同用户需求,提供多样化节目。第三,节目要善用新技术。把互动技术运用到节目中,让观众观看时成为参与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AI技术的运用比如云剪辑、个性化推荐将带来全新制作方式、传播方式。这些新尝试,开始改变综艺节目方方面面。
吴梦知:技术革新带来节目形态革新。当年《超级女声》只是增加短信技术,就改变了传统歌唱比赛节目形态。今天,诸如虚拟主播、杜比视界等技术,都有可能在综艺节目中发酵。目前一些推理性综艺节目,终端用户还只能停留在观赏模式,进行简单的转发、评论,互动是浅层的。希望未来终端技术能够实现深层互动,比如,观众在屏幕前看综艺节目时,真的能够参与其中、能够左右节目走向。此外,综艺能否以短视频形态呈现新的可能?现在大家需要一段较长的空闲时间来观看综艺,综艺是否有可能变成5—8分钟一集,让观众可以随时跳进跳出?从前端出发,改变策划、叙事、表达方式,新形态综艺的诞生就有可能。即便内容核心不变,叙事手法的全新研发一样极具价值。
《人民日报》(2019年07月30日20版)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