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胡同焕发新生机 修缮治理蕴含大智慧

时间:2019-06-26 11:4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中国新闻网 点击: 载入中...
 
  中新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 刘湃)你印象中的老胡同什么样?24日,记者来到北京前门附近的胡同街区,这里的老胡同与流行元素融合,充满了设计感与艺术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专程前来旅游“打卡“。
 
西打磨厂街街景。中新网记者刘湃 摄
  京津冀协同发展线下走访活动24日在北京启动,北京站作为首发站,记者当日探访了充满北京特色的前门胡同街区。多年前,老城区存在着市政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私搭乱建严重等突出问题,如今景象早已大不同。
 
  ——传承
 
  修缮不忘保留乡愁记忆
 
  前门东区的西打磨厂街形成于明朝,因街巷内有打磨铜器和石器作坊而得名,这条街保留了数量众多的会馆遗存,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确立的总体规划保护原则为“修缮为主、新老结合、有机更新、提升环境”。
 
西打磨厂街街景。中新网记者刘湃 摄
  以临汾会馆为例,西打磨厂街105号的临汾会馆以前曾是居民大杂院,实施文物腾退后,在原址按照“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进行修缮,尽量少更换原构件的材料,并聘请文保专家全程把关。目前陈列馆免费向市民开放。
 
  据介绍,像临汾会馆这样的会馆遗存,前门东区范围内有29处,通过对现存会馆修缮,和恢复一部分已经消失的会馆,既挖掘了前门特有的会馆文化,又引进各省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在修缮的会馆建筑中展示,在留住乡愁记忆、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文化新活力。
 
  ——共享
 
  胡同文化与新生活方式融合
 
  除了尊重传统之外,西打磨厂街引入国内外知名的文化艺术创意人士和机构,形成具有国际水准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聚集地,打造了“西打工坊”品牌,如5LMeet共享际、民智文化研究院、隈研吾建筑设计工作室等纷纷入驻,为街区带来新活力,也体现了“打磨 匠人”精神的文化创意、设计创新理念。
 
 
共享际局部公共空间。中新网记者刘湃 摄
  其中,共享际是一个融合了民宿、社交、共享办公等多功能的Co-Living空间。记者在共享际看到,看似胡同庭院结构的老建筑中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设计中大大扩展了公共区域。共享际相关负责人介绍,许多共享客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这里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空间,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前来了解胡同文化。
 
  ——共建
 
  多方合力 共同构建和谐社区
 
  前门西河沿街曾经银行林立,是民国时期的“银街”,这条街上有劝业场、正乙祠等多处文保单位。西河沿街通过整治,实现了拆除违建、架空线入地、房屋修缮、市政设施改造、居民自愿腾退等目标。如今街容街貌提升了,居民称赞“视野开阔了,心里也亮堂了”。
 
  西河沿街全长1150米,却拥有养老照料中心、文博馆、民俗图书馆、小型消防站、就业创业基地等机构,为民服务功能可谓齐全。其中,大栅栏社区图书馆原为拆迁闲置用房,如今馆内设施齐备,藏书总量达25000册,这里还定期举办名家读名著、专题讲座、文化体验等活动,管理员感慨,“如今居民对文化品质的需求多了,下一步将在满足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方面努力”。
 
 
“澜创园“外景。中新网记者刘湃 摄
  “澜创园”位于西河沿街204号,原为整治后遗留区域,如今为本地及周边地区创业者及手工艺居家就业搭建一个集学习、指导、实操、实习、推介、传承六位一体的创业项目孵化平台,通过产品线上线下展卖等方式实现帮扶就业。
 
  大栅栏街道党群办宣传科长高新贞表示,街道的巨大变化离不开多方合力,如流动党员巡逻、商户主动参与管理环境秩序、帮扶外来务工人员就业,这些都体现了共筑共建的精神。(完)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让古老运河焕发新生机(人民政协新实践)
  • 景为媒 古村焕发新生机(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