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面对海量信息,信息选择已经成为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碰到的问题,有时甚至会成为一种烦恼。针对这一问题,“知心”的技术和精明的商家为人们找到了一条选择捷径:算法推荐。算法推荐的问世和普及是媒介技术进步的体现,它让信息与用户实现精准对接,将信息与用户进行个性化匹配,让人很容易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节约信息搜寻成本、提升信息选择效率。这些好处容易让人产生惰性和惯性:算法推荐如此方便,可以放心地让其为我们导航。实际上,算法推荐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我们怎么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算法技术的产生适逢其时,算法推荐正在信息传播中大显身手。但是,算法既可用来计算,也可用来算计。如果算法被利益所绑架,就会沦为对用户的算计。一些新媒体或机构,或是出于对算法技术的过度迷信,或是出于对市场利益的盲目追逐,在所谓“用户至上”的名义下,对信息不加辨别、缺乏分析,用算法推荐全方位“讨好”受众,甚至迎合某些受众的低级趣味,这就会产生严重后果。一是算法的迎合式推荐会造成庸俗、低俗、媚俗信息泛滥,进而造成某些用户低级趣味的固化和泛化。二是会形成信息“茧房”问题。基于算法得出的针对特定用户进行的个性化推荐,势必造成用户信息选择面的收窄,仿佛在用户周围砌起了一堵墙,形成信息“茧房”。所以说,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算法推荐如果不装上“方向盘”上路,就会偏离正途、迷失方向。
算法推荐的“方向盘”是什么?就是主流价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需要主流价值的感召和引领。主流价值缺位,不利于社会发展。算法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本身并不带价值立场和道德立场,但使用算法推荐者不可能没有价值立场和道德立场,其动机和德性决定了算法推荐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算法推荐使用者特别是市场化传播平台要有价值自觉和责任担当,要对算法推荐的社会影响负责。
可见,技术承载着价值,利用算法处理和推荐信息,就要对信息内容的社会影响负责。涉及的用户规模越大,就越要注重社会责任。算法推荐使用者对自己推荐的信息内容应认真把关,不能以牺牲导向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将把关程序全部交给机器。我们应充分利用算法技术,大范围、精准化把握受众需求,特别是要准确洞察用户的价值偏好,有的放矢做好精准传播,从而实现主流价值的有效抵达。对于个别用户的低级趣味,不能投其所好,哪怕市场利润再可观,也不能越过雷池、踩踏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将算法推荐用在正确的方向上,实现社会效用的最优化和最大化。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在信息传播中必须搭上新技术的快车,保持对算法推荐的敏感,学会借势算法、驾驭算法,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地传播主流价值,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总之,只有给算法推荐装上主流价值的“方向盘”,才能更好地利用算法技术服务用户、造福社会,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奋进正能量。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1日09版)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