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3月14日,江苏省昆山市启动实施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面向全球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发布1000项企业技术需求,征集解决方案。当天,共有100项技术需求现场揭榜,115家企业累计出资16.8亿元。华天科技(昆山)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瑞益表示,在新技术培育方面,昆山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开发环境,希望把握契机,共创双赢。
从苏州“小六子”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之首,“昆山服务”成为发展经济的“制胜法宝”。如今,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爬坡过坎”转型的关口,昆山正在加快科创之城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营商环境既是投资环境,更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说。
2月11日,昆山市发布《昆山市加强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白皮书》,聚焦办理施工许可、开办登记、纳税等环节,制定出台了23条政策和10项配套措施,力图用全方位“保姆式”的精准服务,及时解决企业的痛点和堵点,以服务软实力的提升形成集聚人才科创高端要素的强磁场。
“互联网+政务服务”破解“四多一长”
昆山此次出台的23条新政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关键抓手,着力破解材料多、环节多、盖章多、收费多、时间长的“四多一长”问题,确保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办理施工许可、纳税、跨境贸易、获得信贷等事项办理时间比全省标准再压缩30%至50%。
黄蝉是昆山市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她通过电子税务局的新办企业套餐申请功能,为货运代理公司做新办申请业务。填写企业信息后,5分钟不到,就收到税务局的审核结果。而在以前,同样的业务她需要到税务局窗口分步办理多个涉税事项,最多时需要填写11张表格。她告诉记者,现在像发票用量、发票限额调整等很多业务只要在网上“点一点”,税务局很快就审核通过了,非常方便。
以线上大厅为主体、实体大厅为辅助、智能终端为补充,昆山大力推行“一窗办,一网通,一证行”。自2018年开始,昆山在市、区镇、村(社区)级政务大厅实行“一窗受理”服务模式,取消进驻事项业务分类,逐步实现“无差别全科受理”。线上大厅实现“一网通办”,全市1232项政府服务事项具备“不见面审批(服务)”能力,“不见面”事项占比达90.99%。
为了实现“一证行”,昆山市加快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和智能审核,按照“无条件归集,有条件使用”的原则,建立全市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明确“凡是部门能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再由企业或居民个人提供;凡是能通过信息共享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再由企业或居民重复提供”。据昆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冯超介绍,中心正在与昆山市住房建设管理局加强信息共享,今年年底前将在商品房办证方面实现“一张身份证办到底”的便捷程序。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2018年,昆山全市各类办件网上申报量达230万件,EMS寄递量突破10万件,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一。“审批慢、手续繁、办事难的‘中梗阻’现象仍然存在,我们要推出破解瓶颈制约的创新举措。”昆山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吴忠告诉记者,23条新政中提出,行政审批网上办理率将提升至98%以上。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昆山市于去年开发了市场准入一窗受理、不动产登记集成受理、出入境自主签注等5个平台;在此基础上加强移动端和自助端建设,依托智慧昆山App打造的24小时“不打烊”移动掌上服务平台将于年内上线,为实现“98%”的目标夯实了基础。
“市场准入再放宽”“创新创业再激活”等新政让昆山经济迸发全新活力。4年来,全市市场主体从12.8万家猛增至32万家。
聚焦关键环节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按照“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昆山特点”的要求,昆山正在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快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税降负等具有针对性、精准度和个性化的政策措施,聚焦关键环节,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融资难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痛点和堵点之一。为此,昆山完善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设立昆山市综合风险资金池,总规模6.159亿元;打造“金融超市”,上线金融产品163项,解决企业融资需求率达80%;同时做大做强国有担保平台,昆山市创业担保有限公司目前为122家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注册资本已增至10亿元,平均担保费率低于1%。
昆山诚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上半年出现了资金短缺的情况,昆山创业担保公司积极响应,很快提供了2200万元的短期融资支持。公司因此顺利完成客户转型的目标,飞利浦、佳得宝、朗德万斯等一批国际著名品牌成为诚泰的合作伙伴。
“生产型企业资金需求量大,时常会出现周转不开的情况。类似这样的金融服务,我们几乎每年都要求助两到三次,每次市里都能解我们的燃眉之急。”昆山诚泰董事长盛玉林告诉记者,在政府的精心扶持下,诚泰已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昆山市十大民营企业之一。
找准影响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症结,帮助企业解决基础设施、要素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昆山市政府各部门决心当好“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五星级“店小二”,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新春伊始,昆山海关全体党组成员就走访了昆山开发区等处,围绕各区镇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提供差别化帮扶。例如加强企业信用培育,让高科技企业成为高资信企业;用足用好“科技开发用品”“重大技术装备”等进口政策优惠,为昆山“一廊一园一港”建设注入活力。而针对中小科创企业适用优惠政策存在疑问等情况,昆山市税务局每月召开专题政策解读会,安排企业财务人员与税务专家进行面对面沟通。面向光电、智能装备制造、小核酸及生物医药等昆山四大高端产业中的1000家重点企业,税务局还建立“重点税源服务机制”,就上市、企业重组、资产并购等复杂涉税事项提供专业咨询。
2018年,昆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75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7.9亿元,增长10%。在福布斯“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榜单中,昆山总排名已经连续10年列全国大中城市第11位,城市创新力稳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决定区域核心竞争力
南京大学教授、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开放经济方向研究专家张二震认为,区域环境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投资环境即营商环境的竞争。昆山的高明在于总是比别人先走一步,当别的地区还在研究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细则时,昆山已经出台了旨在降低内外资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23条新政。“这些细则很具体,可操作,在各方面与国际接轨,将促进昆山在开放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2月13日召开的昆山全市作风效能建设大会上,杜小刚说:“一流营商环境是建设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全力打造科创之城最好的邀请函。企业和人才对营商环境最敏感,哪里的创新生态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人才就往哪走、技术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
在土地和环境等各类资源的承载能力越来越薄弱的现状下,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已然成为昆山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23条新政出台后,昆山要求各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加大政策集成创新力度,既要把上级关于激励创新、企业减负等各项政策措施落细落实,又要紧贴昆山实际,提供更多更具“含金量”的政策。
在需要动用高精尖仪器、高级模型和数据库时,规模小、人才缺的小微科技企业经常感叹攀不上大院大所的“高枝”。2018年12月,昆山市发放首张“昆山-上海通用通兑科技创新券”。凭借“一张券”,昆山企业可直接购买上海科技服务资源,上海服务机构可直接在当地兑现昆山财政扶持资金。这意味着,沪昆科技创新券真正实现了跨区域使用、跨区域兑现,共享共用各类高端创新资源,充分释放创新能量。此次,昆山共发放科技创新券总额超2400万元。
据了解,2018年起,昆山大力实施人才科创“631”计划,“6”是指统筹60%的资源要素,建设一批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企业研发平台,挖掘和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和“瞪羚”企业;“3”是指安排30%的资源要素,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打造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1”是指集中10%的资源要素,在破解关键瓶颈、掌握核心技术上持续用劲。昆山市科技局负责人告诉记者,23条新政的出台,将为“631”人才科创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面前,昆山肩负着奋力冲刺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全力破局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建设的任务。打造让企业觉得便利、安心、舒适的生态环境,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成为昆山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继续领跑县域经济的重要保障。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17日 01版)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