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雕塑(马孟乔摄)
人民网兰州12月28日电(魏怡)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其中荒漠化面积2154万亩,绿洲沿线共有408公里的风沙线,从地图上看,民勤像一个楔子,挡在两个沙漠之间,因此这里向来是荒漠和缺水的代名词。改革开放的40年以来,民勤人民坚持不懈的与风沙抗争,从防沙治沙到现在的用沙,让这片荒漠焕发了新的生机。
1981年,古浪县土门镇六位曾经的村干部,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不甘心家园变成第二个罗布泊,自发开始治沙,这就是甘肃武威境内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当年风沙毁良田,腾格大漠无人烟。要好儿孙得栽树,谁将责任担两肩。六家老汉丰碑铸,三代愚公意志坚”所讲述的故事。民勤县林业局局长林青杨告诉记者,民勤县从2008年开始,启动实施了老虎口大规模治理工程,采用“稻草沙障+梭梭+人工补播草种”的模式,两年时间,已经完成压沙造林工程10万亩,滩地造林4.6万亩,实施封沙育林(草)2.4万亩,建成防沙治沙技术示范区0.2万亩,治理区植被盖度达到36%,沙丘顶部土壤结皮初步形成,周边生态也逐步恢复。
根据相关数据,民勤县每年完成压沙、造林4万亩以上,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229.86万亩以上,其中压沙造林面积达55.3万亩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17.91%。另据甘肃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民勤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较2009年分别减少6.26万亩、6.76万亩,荒漠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比重由上世纪90年代的96%下降为90.34%,生态恶化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与此同时,民勤县还强化产业培育,让治沙与富民共赢,并找准实防沙治沙与绿色增收的最佳契合点,因地制宜发展沙产业,促进沙区生态脱贫和产业致富。大力发展以红枣、枸杞、酿酒葡萄为主的经济林和以肉苁蓉为主的沙生药用植物。目前已建设经济林基地10.14万亩,打造沙生药材示范基地11万亩。民勤县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对记者说,他自己家也在梭梭树上嫁接了肉苁蓉,每年肉苁蓉挖取的季节,就会有固定的药厂前来收购,不会产生滞销问题,目前肉苁蓉市场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他家一年能从肉苁蓉上获利两万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降低了治沙成本。
民勤县在治沙的同时,也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民勤被两大沙漠包围,特殊的地理区位造就了独特的自然风光,沙漠的浩瀚雄浑、沧桑壮美,在民勤尽显。天然的光热水土组合和无工矿企业污染的社会环境,使民勤成为首批“全国蔬菜产业大县”,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体验农作,可以享受绝佳的乡土情趣。今年8月在苏武沙漠大景区举办了首届中国·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让沙漠与雕塑结合、环境与艺术共生,打造“沙海绿洲·绿洲碧海”旅游品牌,计划通过举办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建成全国首个沙漠雕塑艺术主题公园。
另外,民勤县在今年9月份还开工建设了摘星小镇项目,该项目按照火星基地的形式通过个独立建筑进行串联,整体建筑风格设计成科幻风格,打造出了集天文观测、知识普及、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聚落集群,打造沙漠戈壁“太空基地”。
在漫漫风沙间,民勤把沙漠的黄色和治理的绿色融合,让荒芜人烟的不毛之地和流连忘返的旅游产业并肩,让曾经的这片沙土,承载着未来满满的希望。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