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胡晓军
仲冬的井冈山,依然满山苍翠。山风冷冽,吹拂不去勃勃生机。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茨坪,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今,江西省井冈山市的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不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进。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深情地对乡亲们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井冈山干部群众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号工程和头号政治任务来抓,用井冈山精神为引领,拿出当年共产党人带领工农群众闹革命的信念和定力,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2017年2月26日,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江西省政府批准,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
32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25个扶贫团、126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分赴精准扶贫一线战场,做到乡乡都有扶贫团、村村都有帮扶队、一村选派一个书记、一个贫困户确定一名帮扶责任人,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井冈山突出精准为先,牢牢把握产业、安居、保障、基础设施等四大关键,经过精细调研和精准把脉,创造性提出“五个起来”的扶贫模式——
“有能力”的“扶起来”:根据贫困群众的致富意愿和劳动能力的具体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因地制宜,全力推进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的“231”富民工程,实现每个乡镇有一个产业示范基地、每个村有一个产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户有一个增收项目,确保家家有一个致富产业,户户有一份稳定的产业收入。
“扶不了”的“带起来”: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缺乏劳动能力、难以自我发展的客观实际,采取股份制、联营式、托管式等多种合作模式,通过吸纳贫困户或以资金、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固化贫困户与企业、基地、合作社的联结,让每家每户有一份稳定的资产性收益。
“带不了”的“保起来”:针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将政策向其聚焦叠加,实施贫困线与低保线“双线融合”,通过低保的扩面提标,使贫困人口尽可能享受低保,尽可能享受更高标准的低保,让低保线略高于贫困线标准,通过政策的兜底保障,来实现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
“住不了”的“建起来”:实行拆旧建新、维修加固、移民搬迁、政府代建等4种安居建房模式,采取政府补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扶贫资金给一点、银行贷一点等“五个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解决了包括2268户贫困人口在内的一大批群众住房难题。
“建好了”的“靓起来”: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幅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实现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通自来水,所有行政村卫生室、文化室、党建活动室全部达标,贫困群众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安全房的美好愿望。
一个崭新的井冈山,呈现在世人面前。
井冈山的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经济规模迅速壮大,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等15项指标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
井冈山的城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高速公路、乡村公路、铁路、机场、电力、通信、水利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电网改造、通信网络、农村垃圾处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井冈山人民的生活,得到大幅度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家庭财产明显增多,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群众过上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住整洁房、上卫生厕、用洁净能”的生活。
如今的井冈山,贫困人口已由2014年年初的1.7万人,减少到2017年年末的716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年初的13.8%降至2017年年末的0.4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5857元,增长到2017年的8647元;全市群众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两不愁、三保障”。
“井冈山人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井冈山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努力实现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努力实现在贫困地区全面奔小康的征程中继续作示范、带好头。”井冈山管理局党工委书记、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说。
《光明日报》(2018年12月09日01版)返回光明网首页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