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丨沪上巨变

上海市黄浦区苏州河水清岸绿,高楼林立。(摄于2018年7月20日)

上海市静安区延安路高架桥上“车水马龙”,到2017年底,上海市拥有各类民用汽车已达361万多辆。(摄于2017年5月15日)

30年前,上海市闸北区苏州河上等待装货的运输木船。(摄于1988年7月12日)

上世纪80年代,上海市杨浦区居民排长队,在烈日下购买牛奶。(摄于1985年7月10日)

如今的上海市杨浦区,卖烤红薯的摊位也可通过扫二维码付费,方便快捷。(摄于2016年12月28日)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市虹口区乍浦路桥,市民骑着自行车上班。(摄于1984年8月10日)

上海虹桥站旅客在等候上车出行。如今上海通往全国各地的列车四通八达。(摄于2017年8月18日)

上海市长宁区百联西郊购物中心候车亭,乘客在遮阳挡雨的舒适环境中候车。(摄于2016年8月13日)

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公交车怀德路站,出行者在赤日炎炎下排队候车。(摄于1994年7月1日)

绿皮车时代,上海开往福州的列车停靠在站台上,列车员在给旅客送水。(摄于1982年5月12日)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日报日前启动了全国视觉大赛。本报自今日起在“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印记”专版专栏,陆续选登参赛作品,并欢迎广大读者、网友踊跃投稿参赛。
4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犹如长江之水,滚滚东流。今天,一个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着名的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在改革开放中始终勇立潮头,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改革发端,到全面深化改革;从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瞬间,到衣食住行的点滴变迁,下面5组对比鲜明的照片,让人感慨万千。
从上海市污水治理工程到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上海水环境不断优化;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到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上海列车开行1日可达的城市已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市;从过去的自行车大军到如今遍布城市的高架道路网,上海的交通工具、道路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食品紧缺到方便快捷的智能支付;从简陋的公交车站到舒适的候车亭,上海民生领域不断改善……
或许,看到老照片,你会发出会心的一笑:这镜头里的人,就是曾经的你、我、他。看到新照片,你会感到无比骄傲:我们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人,也是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