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重塑城乡关系是重要一环。
改革开放后,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实现市场化配置,由效率低的地区向效率高的地区流通。特别是随着农民工进城,解放了大量生产力,释放了大量发展空间,活跃了大量资本,有力地推动了市场化进程,加快了经济发展。但是,农村也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组织松散化、村庄空心化等一系列问题。
广大农民群众对于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优秀文化,有着十分迫切的愿望。如何改变资源从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现状,实现城乡双向均衡流动?关键是要给乡村赋能。农村有着城市不具备的丰富功能,通过要素的相互流通,完全可以弥补城市的不足。比如,生态宜居、创业成本低等优势。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成熟,为新一代年轻人在城乡之间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必须重新审视、拓展农业农村功能,丰富农业业态,让农村不仅成为居住的空间,更要成为创业的空间;不只是居住的地方,更是旅游和服务的地方。
城乡关系的定位和梳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也是重塑城乡关系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要精心打造城区,让城区拥有良好的空间、高品质的环境、完备的功能。要以区划调整为契机,重新审视和规划城区发展,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才能有力带动农村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在空间布局方面,要有全域性规划意识,立足每个乡镇实际,科学确定发展路子,让各乡镇错位发展,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释放发展潜能。在基础设施方面,要着力打通城区与所有乡村的路网,对条件差的,在原有路网的基础上升级;对标准低的,进行改造;对没有路网或原来路网配置不科学的,要打通路网,大力度、全方位构建城乡一体化路网。
重塑城乡关系,也要正确认识农村短板。当前,农村的短板主要有两个,一是精准脱贫,二是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是治理好农村环境,建设好农村基础设施,提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的效率。因此,要以精准脱贫为前提,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方位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委书记 赵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