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业稳中向好,不仅本身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内容,还有助于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2018年北京春季综合人才招聘会现场,一名男子在某企业展台前咨询(图源:中新网)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中显示,中国GDP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在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助推下,中国就业形势继续稳中向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三个月低于5%,是2016年国家统计局建立全国劳动力月度调查制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就业稳中向好体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事关千家万户的“钱袋子”,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百姓家庭收入就会增加。上半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6%,和一季度持平,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人均计算,快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人均GDP增速,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显然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收入增加,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也会相应增加。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6.7%,加快1.3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加快,自然得益于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当前,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就业稳中向好,提升了消费支出,这对扩大内需并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就业稳中向好,不仅本身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内容,还有助于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使我们能够集中更多精力、更大范围地促改革、调结构、添动力,为更有力度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的施策空间。
经济增长与积极政策为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一般而言,就业形势好不好,主要取决于经济形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已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中国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是就业稳中向好最重要的支撑因素。
除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动能加快成长、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以及不断打造“双创”升级版等经济运行中的活跃因素,产生了较强的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所以,也可以这样认为,就业稳中向好,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积极的就业政策是就业稳中向好的重要推手。仅近期而言,7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进一步做好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一要加强就业形势特别是重点地区和群体就业状况监测,做好有针对性的预案;二要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支持企业以多种方式稳就业;三要精准做好就业创业服务,依托打造“双创”升级版,拓展更多新业态和服务业就业岗位;四要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下岗转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可见,政府实施的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为促进更多人就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未来还需进一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这是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就业目标任务。实际上,2018年1至5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613万人,比2017年同期增加14万人,已提前完成半年新增就业的目标任务。
尽管当前就业稳中向好,但“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仍是下一阶段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的方向。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吸纳就业人口的同时,需进一步“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从制度供给、劳动力供给方面继续深化改革,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由此,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亮点。
(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