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南向通道,融入‘一带一路’”
大西北网讯(记者张小燕)7月4日,第二十四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兰州·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国际合作对话会在万达文华酒店举行。来自重庆、广西、贵州等省市的业内专家汇聚一堂,围绕“共建南向通道,融入‘一带一路’”主题展开讨论。
甘肃作为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近年来,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积极参与共建南向通道,着力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兰州中川机场航空口岸、兰州铁路口岸相继封关运行,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进口冰鲜水产品及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进境木材监管区进口业务今年陆续启动。兰州国际港务区、兰州新区试点建设的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正在加快实施。兰州始发的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国际班列稳定开行,目前每月开行2列,年底实现每月4列。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南亚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密度不断加大,去年全年开行305列,实现了常态化运营。
合作对话会上,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伟文首先作了《共建南向通道融入“一带一路”》的致辞,介绍了兰州的文化历史和兰州陆港所具备的战略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功能优势、产业优势,希望国内外嘉宾汇聚高端智力,深化交流合作,激发我国西部地区现有基础设施潜能,整合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的独特优势,打通对内连接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对外连接东南亚、中亚,并经中欧班列连接欧洲的南北大动脉,在共建“一带”与“一路”,畅通“南向新通道”上形成更大共识,开创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发展新格局。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副局长孙熙勇等嘉宾重点围绕我省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建设情况。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中的地位、作用。与重庆、贵州、广西、东南亚等地区未来合作发展陆港经济的前景展望。甘肃如何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中找到发展空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物流合作新模式等进行了主题对话。
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马琨在致辞中说,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高度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年多来,在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外交部和新加坡贸工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西部省区市、东盟各国合作方积极响应、努力共建,在机制探索、平台运营、设施配套、货源组织、政策支持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重视和肯定,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南向通道成为西南、西北省区南向出海的一条便捷通道,也是一条复合型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更是未来深化区域产业合作发展的一条综合性战略通道,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甘肃地处古丝绸之路黄金通道,是最早开展东西方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地区。新时期甘肃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历史新机遇,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文化、通道、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和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策部署。
今年上半年,甘肃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工作方案(2018—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意见》和《甘肃省通道物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重点聚焦推进南向通道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打造中欧(亚)国际货运班列编组枢纽、完善省内物流发展布局、构建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加快三大国际陆港、三大国际空港及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等任务,以兰州国际港务区多式联运综合体项目、兰州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项目、甘肃(天水)国际陆港项目等标志性工程为引领,推进建设82个重点项目,涉及投资590亿元,筹备设立甘肃省通道物流产业投资基金。
下一步,甘肃省将充分发挥区位、市场、政策等叠加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要交通枢纽物流集散功能,搭建对外开放大平台,着力发展通道经济、口岸经济。着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产业特点、市场需求和比较优势,积极发展靶向型产品和出口导向型产业,着力壮大产业体系。在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中,甘肃省将认真落实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按照今年重庆联席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与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青海等省区市的经贸合作、产业对接,推进南向通道铁海联运、跨境公路运输和国际铁路联运协同发展,开展集拼集运业务合作,共同寻求政策支持,联合开拓东盟国际市场。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依托贸易物流发展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共同努力将南向通道打造成为沟通我国西北和西南、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贯通中西亚和东南亚的重要经济大通道,不断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新格局。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