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甘肃频道6月21日电(记者郭刚、程楠)近年来,坐落于黄河之滨的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通过科学研发、技术输出和援外培训,探索出一条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研究与应用的科研机构,其产品从最初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具到如今的太阳能分布式电站、太阳能景观灯等。“这两年,低碳环保的产品线、民用产品不断丰富。”该所太阳能光伏发电研究室副主任乔俊强说。
甘肃玉门风力发电场的风电设备在运行。(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李明放摄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就开始尝试研发直接惠及大众日常生活的应用产品。“人人拥有100瓦。”该所所长周剑平说,依托这一理念,科研人员已可批量生产便携式太阳能移动电源、便携式太阳能一体化路灯等产品。
在乔俊强手中,只有普通平板电脑大小的便携式太阳能移动电源,“在阳光下充电3.5小时至4小时,就能充满12000毫安,方便携带。”他说,这样的产品还有许多。
除了小型的消费类可再生能源产品,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研发的便携式太阳能一体化路灯,也很受国外客户青睐。“高低、角度可调节的便携路灯,白天充电后可在晚上提供长达7个小时的照明,许多中亚国家客商已有了订单意向。”周剑平说。
他介绍,去年,通过欧盟认证的500多只便携式太阳能移动电源已出口到美国及中亚的一些国家。今年,已有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商人下订单购买。
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颇具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和应用国,各类国际能源合作项目也日趋活跃。2005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同意在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基础上建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
“低碳环保不只是出口产品,更重要的是传播生态理念,可再生能源未来可期。”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总工程师李世民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该所已举办74期国际太阳能应用技术和风能技术培训班,为五大洲的130多个国家培训了1700多名技术人员和政府官员。(完)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