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地绿、水净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在不同场合发表论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
生态环境保护难点在哪里?根源何在?如何解决?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奔波各地考察调研,敏锐寻找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仔细倾听群众心声,认真调研环保“痼疾”,高瞻远瞩对症下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五年来,生态环境保护硕果累累。
“望”生态环境保护之迫切,总书记看在眼里,想在心里
历经30多年快速发展,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观察到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2012年12月,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首赴地方考察时就谆谆告诫:“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说,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习近平: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绿水青山的重要性。
习近平: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中,成为树立生态文明观、引领中国走向绿色发展之路的理论之基。
“闻”群众关切、群众期盼,为人民群众谋求蓝天绿水,总书记走遍大江南北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5年来,从城市到乡村,从大漠戈壁到江南水乡,习近平总书记每赴各地考察调研,几乎都在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性。
2015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洱海边留下了一张特别的合影,体现了他对生态环境治理的信心和决心。
习近平:我跟省委书记、省长在你们的洱海边上合了一张影。我说,我现在看到这个水,希望多少年后再照一张照片,那时候水比现在更干净、更清澈,如果不干净了,我要找你们。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仔细察看洱海边的生态保护湿地。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说:
习近平:现在,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问”责生态破坏,追查环境污染,总书记要求绝不松懈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这个“关键点”。
而中央环保督察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自2016年启动以来,中央环保督察已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
今年3月份,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问责情况公布,共问责1048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说,这体现了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刘长根表示,91个案件移交给地方以后,全部查清属实,全部实施问责。问责的1048个,处级以上接近70%,很多地方县长、县委书记、市长、包括市委书记被问责,在这次问题里很常见。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将环境保护督察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抓手,他曾多次语重心长地告诫: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再不要以GDP增长论英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切”诊环保领域顽疾,把脉环保法治建设,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生根发芽”,成效“破土而出”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五年多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初步建立“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生态环保领域的法治建设快马加鞭。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发布,到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实施,从被俗称的“大气十条”到“水十条”再到“土十条”,重典治污渐成常态。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主要目标,并提出一系列主要指标,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习近平:我们将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今后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下降23%、15%、18%。
2016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出席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全面、清晰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今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生态文明被正式写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期待,彰显执政担当,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视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融入治国理政宏伟蓝图。
“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总书记高瞻远瞩,引领中国抒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向环境污染“亮剑”,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有力推进;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全面深化,40多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陆续通过;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强化,建成自然保护区2750处......
今年4月1号起,环保税首轮征收开始,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平稳转移;4月2号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4月16号,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正式挂牌,“九龙治水”成为历史......
2018年4月16日,生态环境部正式揭牌(来源:新华视点)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过去五年,我国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5亿亩,全国完成造林5.0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全国地表水好于三类水质所占比例提高了6.3个百分点,劣五类水体比例下降4.1个百分点。地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生态环境建设硕果累累。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介绍,我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污染治理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环境保护年度目标。李干杰表示,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举措为抓手,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风险有所遏制,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核与辐射安全有效保障。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完成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习近平:面向未来,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加强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交流合作,共享经验、共迎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苏玉梅)